雪溪行旅圖
南宋·朱□
絹本淺設色
縱二六厘米
橫二四.八厘米
藏上海博物館
此圖描繪旅人和牛車隊沿著崎嶇曲折的小徑,渡過溪水,走向迷濛的遠地,而枯木、寒蘆、山頭、車頂的積雪,點明時在隆冬雪后。
在小小尺幅里,安排了牛車四輛,一在陸地,一涉水,一上橋,一下橋。牛車制造簡樸,大木輪,篾撐篷,車廂分兩層,上置行李,下坐旅客。健牛三頭,拖拽前進,趕車者或兩人或三人。上橋、下橋兩車為刻畫重點,上橋車一人拉軛前導,三牛奮力上橋,其后一人吆喝,一人坐車尾,想是換班休息。那下橋車,憑借俯沖之力,三牛邁腿疾行,車尾一人踞高后立以平衡均勢,防車前傾。趕車者僅點眼、鼻、須,寥寥幾筆,便寫出滿面風霜。牛也畫得碩壯健悍,極有氣力。
另外兩牛車雖是陪襯,卻起了很大作用。一車殿后,在平坦的路上奔馳而來,一車已涉水遠去,著墨輕簡而啟人遐思。形成首尾遙遙銜接的車隊,有絡繹不絕之勢。尤其是近處車如從畫外進入,遠處車復由畫內外出,在小小的尺幅中體現了空間感、運動感,寂靜中泛出動態美,慘淡經營,不同凡響。
雪溪行旅圖
《雪溪行旅圖》不僅結構開闊,更于雪霽的快感中,映出旅人的歡悅之情。此外,土石勾框,禿樹出枝,筆法純用中鋒。皴法是較整齊的短披麻皴,沉著有力。人牛車輛,以宋人接筆法出之,勁硬而有蘊蓄。四輛牛車畫得相當大,但不嫌擠塞。表現形式與生活情景十分切合,正是這種協調和諧,深深打動了觀者。
善于反映時代與生活的現實,原是中國畫的優良傳統,使歷代名畫具有生命力而能流傳下來。此圖就是很好的一例,雖然作者的署名一字已磨損不可辨認,但從畫的形式、內容、筆墨、風格看,似與朱銳的《溪山行旅圖》極相近。
上一篇:《雪江賣魚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八十七神仙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