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壇掌故·吟風詠月
唐范傳正《李翰林白墓志銘》:“吟風詠月,席地幕天,但貴其適所以適,不知夫所以然而然。”本指詩人以風月等自然景物為題材,形容心情的悠閑自在。后多含貶刺之意,謂詩歌流連光景,脫離現實。亦作“吟風弄月”、“嘲風弄月”、“弄月嘲風”等。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先寄舍弟》詩:“詠月嘲風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宋朱熹《抄二南寄平父因題此》:“析句分章功自少,吟風弄月興何長。”《宋史·周敦頤傳》:“程顥曰:自再見周茂叔后,吟風弄月以歸,有‘吾與點也’之意。”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風嘲月,怎攬下這愁山悶海。”《水滸后傳》第六回:“我和你今日嘯傲煙霞,嘲風弄月,何等自在。”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名都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