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研究· 魏晉南北朝:《詩經》 家學之爭,《詩經》 文學研究興起·《詩經》博物學研究的開端
《隋書·經籍志》載: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二卷”注云:“烏程令吳郡陸璣撰。”三國吳人陸璣承孔子“多識鳥獸草木之名”之意,集前人訓詁之成果,著此書專門詮釋《詩經》中各種名物:草名105,木名75,鳥名39,獸名67,蟲名29,魚名20,各種器用名300余。《四庫全書總目》云:“蟲魚草木,今昔異名,年代超遠,傳疑彌甚。璣去古未遠,所言猶不甚失真,《詩正義》全用其說,陳啟源作《毛詩稽古編》,其駁正諸家,亦多以璣說為據,講多識之學者,固當以此為最古焉。”陸璣開啟了《詩經》博物學的研究,之后出現諸多專門研究《詩經》中的天文、地理、民俗的博物學著作。
對《詩經》名物的考證訓詁不僅有助于增長博物學知識,而且有助于《詩經》內容與藝術的理解感悟。
上一篇:詩經研究·《詩經》創作的文化背景·《詩經》創作的自覺
下一篇:詩經研究·時代、地域和作者·《詩經》所載詩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