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 分類補注李太白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三十卷,詩賦二十五卷,唐李白撰,南宋楊齊賢注,元蕭士贇補注。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今甘肅省西部)。五歲時隨父遷居綿州彰明縣(四川江油),二十五歲時“杖劍去國、辭親遠游”,云游天下,廣交朋友,名聲日隆。天寶初被召入京,供奉于翰林院,后得罪權貴,被賜金還鄉。安史亂中,參加永王幕府,因璘敗牽累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老病死于當涂。齊賢字子見,舂陵(湖南寧遠)人。士贇字粹可,寧都(今屬江西)人。
李白詩的主要傾向是表現作者對自由、理想和個人獨立價值的強烈追求,以及因這些追求不能實現而產生的巨大苦悶。其名篇有《將進酒》《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梁甫吟》等;還有些作品深刻揭露和尖銳批判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社會的黑暗,鞭撻了荒淫無恥的統治者,對廣大人民的疾苦表現出深摯的同情。這些在《古風》五十九首中,以及《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丁都護歌》《秋浦歌》等篇章中皆有所表現。當時重大的歷史事件、安史之亂、永王璘事件等也都在李詩中有所反映。
李白大量的篇章是描繪美麗自然風景的,歌頌壯麗河山,借以攄寫詩人大喜大悲和萬丈豪情。李白詩歌以其大膽的夸張、離奇的想象、縱橫豪邁的氣勢、五色斑斕的色彩構成其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李白的詩歌常常違背“常理”,把所寫之事,或所抒之情推到極端,借以加強詩歌的穿透力和震撼力。如寫時間流馳之速:“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生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寫華山和黃河壯觀:“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西岳云臺歌送丹邱子》);寫北方之幽暗祁寒:“燭龍棲寒門,光耀猶旦開。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風號怒天上來。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北風行》);寫俠客豪邁慷慨:“酒后競風采,三杯弄寶刀。殺人如剪草,劇孟同游遨”(《白馬篇》),“托交從劇孟,買醉入新豐。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結客少年場行》);寫對權貴的蔑視:“君不能貍膏金距學斗雞,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城取紫袍”(《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寫自己好酒:“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發醅。此江若變為春酒,壘曲便筑糟丘臺”(《襄陽歌》)。讀者從李白的張口即來的“極端化”描寫里感到詩人的單純和天真,這是一片天籟,也可以說是典型的“盛唐之音”。
李白詩最大的缺點是藝術錘煉不夠,意象重復之處較多,如寫別離多以流水為喻,竟出現近百次。又如“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送韋八之西京》)真是萬分精彩,可是當我們再讀到“心隨長風去,吹散萬里云”(《贈何七判官昌浩》)、“南風吹我心,飛墮酒樓前”(《寄東魯二稚子》),就覺得“風吹心”這個意象有些減色。
李集最早為其族叔李陽冰所編,名《草堂集》,凡十一卷,已佚。今傳本為北宋宋敏求所編,楊注及蕭氏補注以箋事典為主,兼釋詩意,大致詳贍,足資檢閱。全書目分類編排,此為宋元書賈刻書經常采用的辦法,以供讀者摹擬之用,不一定是楊、蕭所為。有明嘉靖郭壇鵬刻本,楊、蕭僅注詩賦,郭刻對注文有刪節,增入徐昌谷語,并增加了李白雜文。商務印書館民國間所編《四部叢刊》本即據此本影印。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詞菁》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古今詞統》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