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閑情集》新詩鑒賞
明詩選本,四卷,清顧有孝原輯,陸世楷增輯。有孝(1619~1689)字茂倫,吳江(江蘇省吳江縣)人。諸生,居釣雪灘,以選詩為業(yè),是當(dāng)時有名的詩歌選家。世楷字肴山,平湖(今屬浙江)人,生平不詳。
此書專門編選明代艷體詩歌六百余首,作者二百余人。
“艷體”也稱“香奩體”,它們是模糊概念,沒有確定的內(nèi)涵,一般是指以婦女生活為題材而又文字綺麗,筆墨輕艷的詩歌作品。
這里包括的內(nèi)容十分復(fù)雜,大致可有三種:一是通過自己所描寫婦女題材,以寄托憂國憂民之感,這就是從《離騷》開始的“美人香草”的傳統(tǒng);二是在展現(xiàn)婦女各種生活和思想感情世界的同時,表達(dá)詩人對她們的理解;三是以婦女為獵獲對象,借婦女題材以表達(dá)男性作者潛在的或表面的種種健康或不健康的心理。艷體在正統(tǒng)的士大夫中是沒有地位的,因之詩人總用第一類作品囊括或掩蓋第二三類作品的存在。此書中所選面寬,這三類作品皆有。而王士祿《序》中言“惟勝國季迪(高啟)、眉庵(楊基)、昌谷(徐禎卿)諸公,義合風(fēng)雅,語兼哀艷,直可嗣響唐音,稱騷人苗裔”。這種說法是有些拔高,徐禎卿的“艷體”都是早年生活在蘇州所作,用以表現(xiàn)吳中文人流連花酒的浪漫生活,寫作年齡只有十七八歲,有什么“寄托”之可言。當(dāng)他二十六歲中進(jìn)士以后,便生活在北京,與李夢陽等唱和成為“前七子”之一,詩風(fēng)為之一變,再也不寫“艷體詩”了。說他早年的“艷體”作品是“義合風(fēng)雅,語兼哀艷”,而且是“騷人苗裔”,這顯然是無稽之談。王士祿之《序》意在掩蓋實(shí)際,目的是為《閑情集》爭地位。作為選者之一的陸世楷則直率地承認(rèn):“古人以情而形諸詩,今人因詩而情彌熾。于是家擅風(fēng)流,人矜輕薄,搦管則翻《子夜》,濡毫輒擬《無題》,甚且覺酣歌舞之場,縱恣閨房之內(nèi)……”但最后歸之“情之動也,遂有一發(fā)而不復(fù)止者,將何以救之,還救之以詩而已。詩之為用,能化無情為有情,亦能化有情為無情。其始也鐘情,其終也忘情矣”。這種理論近于現(xiàn)代的“代償”理論,認(rèn)為文藝作品是作者要求和欲望的虛擬的實(shí)現(xiàn),欲望的能量釋放干凈,自然也就“化有情為無情”了。明朝有代表性的艷體作品多已入選,其體裁也以模仿南朝樂府和李商隱《無題》為多。明末以艷體聞名的《疑雨集》作者王彥泓卻沒有一首入選,是為可怪。也可能王彥泓當(dāng)時尚未被人了解的緣故。
有康熙間刊本傳世。
上一篇:《詩詞曲論·詩論·小清華園詩談》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詩論·筱園詩話》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