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位至宰相,是一位生活優裕的大官僚。政事之外,主要生活內容不外歌舞宴會,賦詩飲酒,宴飲時又必有紅妝歌女唱曲助興。有人曾用“花團錦簇”四個字來概括他的生活。作為這種生活和思想的反映,晏殊詞不免有富貴氣和脂粉氣;雖如此,卻又不傷于鄙俗和輕艷。他對生活自有獨到的感受,又能用清麗明暢的語言,表現出一種雍領容閑雅的情致。
這首《浣溪沙》詞,是晏殊詞的代表作。內容寫的是一個官僚文人惜春和傷春的感情,在藝術上脫去了花間派詞人的華艷和雕琢,寫得比較自然,表現出一種和婉閑雅、明麗清俊的特色。
上闋感嘆光陰易逝。“一曲新詞酒一杯,”一邊飲酒,一邊制作新詞。他的詞是供歌女們在席間配樂歌唱的,是娛賓遣興、佐酒助歡的工具。不過在那融和的歡樂中,自有一種雍容富貴的的風致。“去年天氣舊亭臺,”追憶去年宴飲生活的,意思是說:今天的宴會跟去年這時舉行的宴會,天氣一樣,亭臺樓閣也一如舊時。但在平直的語氣中卻包含著一縷婉曲的情思。言外之意是:一樣的宴飲,一樣的天氣,一樣的亭臺,然而年華似水,一年的時光又匆匆地流逝了。在對昔日宴飲生活的追憶中,含蓄地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夕陽西下幾時回?”這是由眼前景抒寫內心的感慨。感慨什么,作者沒有直接說出來,只用一種問話的形式和委婉的語氣來表達,讓讀者自己去吟味。夕陽是美好的,但眼看就要西下,它什么時候才能再回來呢?這一問,生動地表現了一個官僚文人感到流光易逝的那種空虛落寞的心情。
下闋寫傷春、惜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承上闋流光易逝、不可追回的意思寫春去、春來,而重點是在春去上。美好的春天又要歸去了,想挽留也無法挽留,表現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傷情緒。這兩句對仗工穩而又自然渾成,沒有一點雕琢的痕跡,和暢流轉,明白如話,似脫口而出。明人卓人月曾贊為“對法之妙無兩”,楊慎也稱其“工麗,天然奇偶”。最后一句“小園香徑獨徘徊”,寫的是小園里落花滿徑,春天又匆匆地歸去了,詞人因惜春而不愿離開花園,獨自一人在那兒流連徘徊。這里只寫到人在特定環境里的活動,沒有直接抒發感情,但從人與環境相融合的生動畫面中,就表現出了詩人惜春傷春的無限深情。下闋這三句,作者在他的一首七言律詩《示張寺丞五校勘》中也寫入,對句“無可奈何”是詩中的五六兩句,“小園”句為詩的第二句,只是改“香徑”作“幽徑”。既入詞,又入詩,可見作者十分得意。其它妙處在于,有深厚的生活感受,又有深厚的的藝術素養,觸發而偶得,非刻意鍛煉而成,如劉熙載《藝概》所云:“所謂極煉如不煉也。”
這首詞表現了晏殊詞含蓄蘊藉、婉麗疏淡的藝術風格。全篇沒有用典,沒有冷詞僻字,語言平淺流暢,寫得自然而不造作,清麗而不濃艷,在景物描寫中表現出一種深婉的情致。全詞不見“哀”、“愁”二字,淡淡的哀情愁緒卻充滿字里行間。
上一篇:(宋)張先《浣溪沙·樓倚春江百尺高》原文賞析
下一篇:(宋)晏殊《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