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總集·別集·詞· 樵風樂府》新詩鑒賞
詞別集,九卷,清鄭文焯撰。文焯(1856~1918)字小坡,一字叔問,號大鶴山人,又號冷紅詞客,奉天鐵嶺(今屬遼寧)人。屬漢軍旗,其父官至陜西巡撫,光緒乙亥(1875)舉人,官內閣中書,后做幕于蘇州,遂卜居吳中,晚年以行醫鬻畫自給。
鄭氏出身豪門,但卻落拓半生,晚年尤貧困,其詞多描寫漂泊潦倒生活,抒發其凄涼、怨抑之情,其中有些與近代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和清王朝的衰亡密切相關。如寫于金山的《摸魚兒》,作者在此送人“酒半,聞江上笛聲起于亂煙衰柳間”時寫道:“渺吳天、覓愁無地,江山如此誰醒。亂云空逐驚濤去,人共一亭幽靜。斜月耿,怕重見青尊、中有滄桑影。吟魂自警。對潮打孤城,煙生壞塔,笛語夜凄哽。招提境,還作東門帳飲,中流同是飄梗。當年擊楫英雄老,輸與過江漁艇。愁暗省,換滿目胡沙、蠻氣連天迥。苔茵坐冷,任怪石能言,荒波變酒,莫更賦離景。”這首詞并非是鄭氏最好的作品,但它很有代表性。鄭詞往往在攄寫個人情感的同時聯想到當時的國事,詞人在送友人時很自然地聯想:“換滿目胡沙,蠻氣連天迥。”帝國主義入侵從海上而來,詞中特別加以點明。
戊戌八月十三日維新派六君子被殺于北京菜市口,此夜,暫來北京的鄭文焯寫了《月下笛·戊戌八月十三日宿王御史宅夜雨聞鄰笛感音而作和石帚》:“月滿層城,秋聲變了,亂山飛雨。哀鴻怒語。自書空,背人去。危闌不為傷高倚,但腸斷,衰楊幾縷。怪玉梯霧冷,瑤臺霜悄,錯認仙路。延佇,銷魂處。早漏泄幽盟,隔簾鸚鵡。殘花過影,鏡中情事如許。西風一夜驚庭綠。問天上、人間見否?漏譙斷,又夢聞孤管,暗向誰度!”作者的同情完全在維新志士一邊,對“漏泄幽盟”的奸細,他是痛恨的。甚至,他模糊地認識到清王朝的衰亡是難以挽救的。鄭氏詞中還有一些以甲午戰爭、庚子事變為背景的作品,從中都可見作者的愛國激情。
他有一些小令描寫韶光易逝,芳年不永,亦頗感人,如《玉樓春》(梅花過了仍風雨)、《浣溪沙》(一半梅黃雜雨晴)等。
鄭氏精通音樂格律,早年學周邦彥,其作品綿密和雅,中年以后又學姜(夔)、張(炎),清健凄婉,甚至有高歌入云者(如《賀新郎·秋恨》)。
鄭集本分為《瘦碧》《冷紅》《比竹余音》《苕雅舊稿》,共十四卷,后鄭氏自己編定為此書。
有清宣統間吳昌綬“雙照樓”刊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半塘定稿》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詩論·甌北詩話》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