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詩論· 師友傳習錄》新詩鑒賞
詩論,一卷,清郎廷槐編。廷槐(1667~1725以后)字梅溪,自署千山,盛京廣寧(今遼寧北鎮)人。屬漢軍鑲黃旗??滴跞吣?1698)官新城知縣。曾師事王士禛。
此書乃書其師說,兼采張篤慶、張實居二人之言,故每一問而三答。二張為王氏詩友,三人論詩之旨很相近,強調性情,學問不可偏廢,而以神韻為指歸。但是王氏把“神韻”理解為“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強調含蓄而不贊成直述胸懷。他們追求的是司空圖所說的“味外味”,王氏把詩之“正味”喻之為“太羹元酒,陶匏繭栗”,也就是五味之外的“味”。張實居言應學“陶、王、韋、柳等詩,則當于平淡中求真味”,“初看未見,愈久不忘……水味則淡,非果淡,乃天下之至味”。這種品似無味,需要在自己內心細細體會的“味”,才是“天下之至味”。具有這種品味詩才是合于“神韻”的。因此,他們心儀的榜樣是仿佛不食人間煙火的陶潛、王維、韋應物、柳宗元等(神韻派心目中陶、王、韋、柳與實際的陶、王、韋、柳有很大不同)。對于宋以來備受尊崇的杜甫,雖不敢貶黜,但卻利用唐人不重杜甫和杜本人的謙遜暗中抑杜。王士禛說:“考之唐人之緒論,及唐人選唐詩,固未始有宗少陵之說。即在盛唐諸家與子美抗行者,子美亦多所屈服。在子美集中,雖往往以風雅自任,亦未嘗凌轢諸家,而獨肩巨任也?!?/p>
此書還對各種詩體流變和各體詩所應有特質作了論述。全書共三十一條。
郎氏又號梅溪,故此書又稱《梅溪詩問》,書經王氏過目,刪去二張說者,又名《漁洋定論》。此書與《師友詩傳續錄》合為一書,又稱為《詩論正宗》(王廷詮編),李其彭編選《廿一種詩訣》稱為《詩問合答》。乾隆間又有《詩問》刊本?!稁熡褌髁曚洝酚猩虾9偶霭嫔?978年排印本。
今人周維德又將郎廷槐詩問及續詩問和士禛、張篤慶、張實居等人回答分別列次,編為一書,詳加注釋。于1985年由齊魯書社排印出版,題名《詩問四種》。
上一篇:《歷代詩歌總集·宋文鑒》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詩論·絸齋詩談》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