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唐文粹》新詩鑒賞
唐代詩文總集,一百卷,其中詩九卷,北宋姚鉉編纂。鉉(968~1020)字寶之,廬州(安徽省合肥市)人。太平興國進士,官至兩浙轉運使,善文詞,尤長于詩,富于藏書。
姚氏對于唐末以來柔靡頹放的文風非常不滿。這種文風一直影響到宋初。當時流傳的唐詩選本如《唐詩類選》《極玄集》《又玄集》等又都“率多聲律,鮮及古道”,是“資新進后生干名求試者急用”的工具。他立志改變宋初文風,因此就要編纂一本體現“古道”能矯時弊的唐代詩文選本,以繼《昭明文選》。于是他“遍閱群集,耽玩研究,掇菁擷華”,經過十多年編成此書,共錄詩九百余首,分六十余類,全取古體,其錄入標準是“止只古雅自命,不以雕琢為工,故侈言蔓辭,率皆不取”?!端膸烊珪偰俊の脑酚⑷A》中說:“當真宗朝,姚鉉銓擇十一,號《唐文粹》,由簡故精,所以盛行?!边@段話說《唐文粹》是《文苑英華》的縮編本。這個意見雖源于南宋周必大,但卻是錯誤的。因為《文苑英華》雖成書于宋太宗雍熙三年十二月(986年1月),但由于成書草率,錯誤很多,不僅未能付印,而且并未正式公布。真宗景德四年(1007)又做了一次“刪繁補闕”的工作,大中祥符二年(1009)又復核一次,直到南宋還在做補刪工作,南宋嘉泰元年(1201)才付印。而《唐文粹》則于真宗咸平五年(1002)開始編選,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定稿。這個期間姚氏并未見到《文苑英華》。另外編選體例(《英華》選詩著重近體,《文粹》全選古體)、時間斷限(《英華》上起南梁,《文粹》則全為唐代)、編選目的全不相同,縮編之說則為誤傳。
此書最早刻于南宋紹興間。元明兩代多次刊刻,常見者有商務印書館民國間《四部叢刊》影印元翻印宋刻小字本。明張溥有《唐文粹刪》十卷,清郭麐有《唐文粹補遺》二十六卷。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二薇亭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清苑齋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