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辰翁
丙子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誰最苦?但箭雁沉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
【注釋】海門飛絮:喻逃亡到南海的南宋宗室。斗轉城荒:星移斗轉,城市變得荒蕪不堪。暗指時局驟變,繁華的都城轉眼間變成一片廢墟。試燈:唐宋時期,元宵燈節前幾天試掛花燈的活動。箭雁沉邊:中箭的大雁跌落在邊塞。暗喻南宋君臣被擄往北國。梁燕無主:梁間的燕子失去了主人。暗喻南宋遺民失去了祖國。咸陽送客: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暗喻南宋遺民目送帝后北去,帝后及群臣屢屢回顧故國臣民。江令恨別:南朝梁江淹,曾擔任建安吳興令,故稱江令。他寫有《恨賦》、《別賦》。庾信愁賦:北周庾信初為南朝梁大臣,出使北朝,因國亡而羈留在北方,曾寫過《愁賦》,表達自己思念故國之情?;ㄓ浨岸龋夯脛⒂礤a《再游玄都觀》詩“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之句。孺子:指兒子劉將孫。
【鑒賞】這首詞作于宋恭帝趙顯德祐二年(1276)的春天。這時元軍攻占了南宋都城臨安,偏安了一百五十年的南宋王朝宣告滅亡。這一年的三月,元兵擄宋帝、太后等北行。此時作者正在臨安,親眼目睹了這慘痛的一幕。該詞題為送春,實寫亡國之痛。在諸作中,詞情最為悲愴凄楚。詞分三疊,疊疊以送春發端。
首疊突兀而起,“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以雙關語總領全局,道出了國家的春天已經歸去,人間從此再也沒有遺民的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呈現出一片迷離景色,詞人憤怒地譴責元軍如胡地風沙,淹滅了南國的江山。“漫憶”句下,表達對逃亡到南海的宋朝宗室的深深惦念,同時嘆息昔日的繁華而今不在。這是寫春之初去,有景有情,情景交織。
次疊加深描繪春去,以“春去,誰最苦”發問,但不直接回答,而以雁燕、杜鵑等鳥的遭遇鋪開來寫,暗喻亡國無家之痛。接下來用金銅仙人辭漢典故,以漢喻宋,顯示自己的亡國之痛。“咸陽送客屢回顧”,再現了當日帝后北去時慘痛的一幕。“斜日未能度”,景中寓情,表達出詞人對故國的深深懷念之情。
末疊用設問的方式,“春去,尚來否”,將信將疑,纏綿哀婉,春可再來,國亡不再,這是明知故問。接下來寫了歷史上最傷離別、最傷身世的代表人物如江淹、庾信,又描繪了蘇堤的整日風雨。一史實,一景色,相得益彰,哀怨之至。“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緊承上面三句,寫回憶往事,更加傷心。最后結以人生流落的可悲:“顧孺子,共夜語。”說什么呢?劉辰翁素以不甘屈辱為懷,這一與孺子夜話,其情雖苦,但同時也表明,其復國的希望尚未破滅,是有期于來者的。
這首詞全用比興的手法,以春喻國,不露痕跡,不論是寫景還是用典,都緊緊把握住亡國的悲痛為其所使,故讀來哀婉無窮。
上一篇:周密《曲游春·禁煙湖上薄游》宋詞賞析
下一篇:蔣捷《賀新郎·夢冷黃金屋》宋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