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魏晉南北朝部分· 鮑參軍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十卷,詩六卷,南朝宋鮑照撰,照(412?~466)字明遠,東海(江蘇漣水縣北)人,出身寒微,后因獻詩為臨川王劉義慶所賞識,擢為國侍郎,升為秣陵令。臨海王劉子頊鎮守荊州,用鮑照為前軍參軍,子頊謀反賜死,照也為亂軍所殺。
鮑詩現存二百余首,其中樂府詩八十余首。鮑氏樂府作品繼承了漢魏樂府現實主義傳統,描繪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如《代東門行》描寫動亂社會中人民離鄉背井,《擬古》《代貧賤愁苦行》揭露了官府的橫征暴斂和廣大人民所面臨的苦難,對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表示了深摯的同情;《代放歌行》和《擬行路難》中一些篇章,反映了門閥統治下社會的不平,表達了庶族士人對士族專權的不滿和自己報國無門的憤懣。鮑氏善于描寫游子與思婦之情,這也是動蕩時期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如《日落望江贈茍丞》《上潯陽還都道中作》《玩月城西廨中》《秋夜》都是這類作品。鮑照工于樂府,尤擅七言歌行,其詩造句俊逸,風格遒麗,音調激昂。其中《擬行路難》十七首最為杰出,鮑詩對唐代李白、杜甫、高適、岑參都有很深的影響。
鮑氏死于兵亂之中,其遺文零落,南齊虞炎始編輯成集,分十卷,文、賦各三卷,詩六卷,今有影明毛扆校宋本,名《鮑氏集》。另有黃節注本,此本用清錢振倫注,后附鮑照妹鮑令暉詩,黃氏再加以補注,使之更為完善。
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上一篇:《詩詞曲論·詞論·金粟詞話》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總集·二家宮詞》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