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相生《翻騰之筆》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jù)】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起手用突兀之筆,中段用翻騰之筆,收處用逸宕之筆,突兀則氣勢壯,翻騰則波瀾闊,逸蕩則神韻遠(yuǎn),諸法備矣,須細(xì)細(xì)揣摩。(施補華《峴傭說詩》)
【詩例】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
杜甫
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
聞君掃卻赤縣圖,乘興遣畫滄洲趣。
畫師亦無數(shù),好手不可遇。
對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豈但祁岳與鄭虔,筆跡遠(yuǎn)過楊契丹。
得非玄圃裂? 無乃瀟湘翻?
悄然坐我天姥下,耳邊已似聞清猿。
反思前夜風(fēng)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
元氣淋漓障猶濕,真宰上訴天應(yīng)泣。
野亭春還雜花遠(yuǎn),漁翁暝踏孤舟立。
滄浪水深青溟闊,欹岸側(cè)島秋毫末。
不見湘妃鼓瑟時,至今斑竹臨江活。
劉侯天機精,愛畫入骨髓。
自有兩兒郎,揮灑亦莫比。
大兒聰明到,能添老樹巔崖里。
小兒心孔開,貌得山僧及童子。
若耶溪,云門寺,
吾獨胡為在泥滓? 青鞋布襪從此始。
【解析】
這是一首精彩的題畫詩。通篇以畫法為詩法,極有特色。開篇突兀而起,驚嘆堂上生松樹,滿眼江山,煙霧騰騰。把畫中景物當(dāng)作真情實景來描寫,這是對畫的最高評價。自“畫師亦無數(shù)”以下六句實寫,以同時代畫家為參照,高度評價此畫作者的成就。自“得非玄圃裂”以下八句虛寫,即施補華所謂“翻騰之筆”。
何謂“翻騰”?近人劉公坡曰:“作詩實寫則易落板滯,空翻則自見靈動。翻騰之勢愈空,題中之意愈透。但不能一味空翻,與題絕不相關(guān)而近于浮泛也。”(《學(xué)詩百法·空翻題意法》)高明的作者,往往不肯就題論題,就畫論畫,而是以大起大落,大開大闔的想象來渲染,發(fā)揮題旨,從而收到驚世駭俗的藝術(shù)效果。
這八句詩都是山水畫引發(fā)的關(guān)于大自然和神靈的奇情異想,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忽而瀟湘,忽而天姥,忽而蒲城,縱橫捭闔,如風(fēng)如電。雄奇險怪的想象,出人意表:仙人群居的昆侖之巔猝然崩裂,該是何等的斷崖嶙峋、玉石俱碎?浩蕩澄澈的瀟湘之水猛然掀翻,將會激起怎樣的滔天碧浪,吞沒多少村落人家?凄清的猿啼、慘厲的風(fēng)雨有如鬼神哭號。這不僅寫出了山水畫的逼真和神韻,也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夕,詩圣的憂患意識。像這樣天馬行空、變幻莫測而又扣題入神,起伏頓挫的,就是典型的翻騰之筆。
劉公坡指出,中唐韓愈的《春雪》也是善于翻騰的名詩。此詩曰:“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詩本是詠雪,首句卻先從“芳華”寫起,次句由未見之花想到初生的“草芽”,最后寫到“雪花”的爭春之意。的確是富于想象,善于翻騰的。
翻騰筆法的實質(zhì)就是要求創(chuàng)作思維高度活躍。陸機《文賦》所云:“課虛無以責(zé)有,叩寂寞而求音。”已指出了由實入虛的途徑。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又描述了那種思維活動的生動狀態(tài):“文之思也,其神遠(yuǎn)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fēng)云之色。”從形式上說,詩文中段翻騰,是避免呆板、平鋪直敘的良方。諸如“作文要有曲折”、“鋪敘中要有峰巒起伏”之類論述,中外作家,不絕于口。而不善翻騰用筆,則很難實現(xiàn)這項要求。
上一篇:唐詩藝術(shù)技巧·虛實相生《音響傳情》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shù)技巧·虛實相生《似亦不似》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