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金元部分· 金淵集》新詩鑒賞
詩別集,六卷,元仇遠撰。遠(1247~1326)字仁近,一字仁父,錢塘(浙江杭州)人。居余杭溪山之仇山,自號山村民,善畫,宋咸淳間以詩與白珽齊名。入元后曾以逸民自居,與周密、張炎等唱和,后被迫為溧陽州儒學教授,晚年謝事,優游于湖山泉石間。
此集均為在溧陽任職時的作品,詩中多詠溧陽四時風物,許多詩中表現了強烈的思歸情緒,這不僅是“仕”與“隱”的矛盾,而且表現了作者不與異族統治者合作的民族感情。仇氏性格軟弱,所以其不滿多是通過曲折形式表現出來的。《予久客思歸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歸興濃”為韻言志約金溧諸友共賦寄錢塘親舊》第四首云:“我非章句儒,亦非漁樵徒。少年逞粗豪,握筆賦兩都。老尚著儒冠,卻悔失之無。既難棲山林,又倦游江湖。一官僅供口,康濟不在吾。秋風方戒寒,正道日荒蕪。行矣且歸耕,寸田聊自娛。”詩中把自己的悲劇說得十分清楚:在“正道日荒蕪”之時,做官與儒家“康濟”之志無關,僅僅是為了糊口(元初統治者本想用落后的文化代替先進的文化)。這些作品反映當時被迫出仕的漢族知識分子的心聲。
仇詩取法于唐,無宋末粗獷之習。
仇集早佚,“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輯得此集,并得到乾隆皇帝品題,后有清武英殿聚珍版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總集·毛詩稽古》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魏晉南北朝部分·陸機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