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俗學·習俗·茶酒
傳統的飲料。中國人最早把茶葉只當作藥材,當時,從野生茶樹上采下鮮葉,直接煮成羹湯而飲,其味苦澀,故稱為“苦荼”。中國人何時才將茶作為飲料,史無明載,但至少在秦漢之際,就已經有了飲茶的習俗。西漢時蜀郡文人王褒寫過一篇妙趣橫生的 《僮約》,其中就提到家僮要在家里 “烹茶”。飲用的茶葉,要經過加工,即將茶葉碾碎,加上油膏、米粉之類的東西,制成茶團或茶餅,飲用時將其搗碎放入壺中煎煮,外加鹽、蔥、姜、桔皮等調味,是一種有汁有味的茶湯。唐代時,飲茶之風流行開來,形成 “家置戶有” 的局面。陸羽的 《茶經》 也在此時問世,此書廣泛涉及茶的起源、歷史、栽培、采制、烹煮、用水、品飲等方方面面,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而作者也被后世譽為 “茶神”。宋代以后,飲茶直接用焙開的茶葉煎煮,不再外加姜鹽等調料。據說,這種白味茶最早出自西蜀,然后才逐漸為國人習慣。明代發明了炒青制茶,而且茶葉也改用開水沖泡,這種泡茶飲用的方式就一直流傳到現在。中國人飲酒的歷史比飲茶的歷史更長,傳說在夏朝時,有一個名叫杜康的人發明了釀酒。《說文解字》:“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 據此,發明釀酒的杜康就是曾使夏朝復國的王子少康。不過,這種傳說自然只能姑妄聽之。但我國釀酒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朝,考古學家在商代廢墟中發現了規??捎^的釀酒作坊的遺址和酒器。商紂王以 “酒池肉林” 為 “長夜之飲”,終致亡國。周公特地以成王之命作過一篇《酒誥》,以紂王沉緬酒色亡國的教訓,來告誡周民不要濫飲無度。后代出土的酒器之多,足可以證明商周之間飲酒風氣之盛。不過,古代的酒與今不同,其制法是將谷類煮熟,再加上酒曲釀造而成的,類似現代四川、湖南等地的醪糟。1974年,考古學家在河北省平山縣發掘戰國末期的古墓時,發現了距今約有兩千多年的古酒,裝在密閉的青銅器內,打開時仍有酒香。經儀器測定,其含酒精量僅0.5%。也就是說,古代的酒是一種薄酒,故古代才有 “豪飲” 的習俗。大詩人李白 “斗酒詩百篇”,打虎武松一氣喝下十八碗酒,都是這類薄酒。南宋時,發明了蒸餾技術,利用酒精與水的沸點不同,蒸烤取酒,出現了酒精度較高的蒸餾酒,俗稱燒酒。但直到明清時,燒酒才通行全國,成為“國酒”。從古至今,酒都是中國人最主要的飲料,祭神、社交、宴樂,舉凡一切儀式和活動,都離不開酒。酒在中國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跡,尤其是古典詩詞和書法繪畫,簡直可以稱為 “酒神” 的藝術。與茶相比,酒的魅力似乎更大,故古人有 “酒可以代茶,茶不可以代酒” 的說法。
上一篇:文學·文人·蘇軾
下一篇:政治學·人物·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