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文人·歐陽修
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故歐陽修又自稱廬陵人。歐陽修幼年喪父,由寡母親自課讀。家貧,至以荻畫地練習書法。二十三歲即中進士,三十歲前已以文章名冠天下。宋初文壇沿五代余風,流行駢偶雕琢之文,蘇舜欽、柳開、穆修等人提倡古文,但都因才力有限,沒有形成大氣候。直到歐陽修出,才使古文逐漸壓倒了駢文,故后人曾將歐陽修比為宋代的韓愈。歐陽修在官場上卻不是一帆風順,三十歲時因為范仲淹辯護,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 縣令,雖三年后被召回汴京,后又因參與范仲淹等人推行的 “慶歷新政” 而被貶為滁州太守。滁州即今安徽滁縣,著名的 《醉翁亭記》 就是在這里寫成的。十年之后,年已四十七的歐陽修奉詔回京,被授予翰林學士,參與《新唐書》 的撰寫工作,后來又獨自完成了《新五代史》。嘉祐二年 (1057),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這一年的科舉考試。當時,讀書人崇尚險怪奇澀之文,號 “太學體”。歐陽修掌握文衡,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人,而寫 “太學體” 者皆榜上無名。據 《宋史》本傳記載,考試結果公布后,輿論大嘩,一些考生甚至蠻橫地攔住歐陽修的坐騎,大吵大鬧。盡管如此,北宋的文風從此開始發生巨大轉變,歐陽修成為領導文壇新潮流的盟主。三年后,歐陽修被任命為樞密副使,次年,參知政事,官至宰相,進入最高決策層。英宗臨朝的四年間,歐陽修先后出任過刑部和兵部的尚書 (部長),神宗即位后,起用王安石推行新法,歐陽修持不同政見,尤其對官府強行貸款的 “青苗法”不以為然,便急流勇退,外放蔡州 (今河南汝南縣) 做了地方官。一年后即申請致仕 (退休),以詩酒自娛,改號 “六一居士”。據歐陽修自撰《六一居士傳》 稱: “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 ‘六一’乎?”他寫了一部詩話,即名 《六一詩話》。這是古代第一部名副其實的 “詩話”。歐陽修在經學、史學、金石學、詩文、詞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但都被其文名所掩。蘇軾曾這樣評價歐陽修: “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 后人論文,多以韓、柳、歐、蘇作為典范,其中的 “歐”就是歐陽修。明代茅坤推尊唐宋古文,即以歐陽修作為唐宋古文的八大家之一。
上一篇:文學·文體·楚辭
下一篇:宗教學·道教·正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