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類·前遍加倍寫法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全篇一氣呵成。前遍用加倍寫法,極沉痛。(陳匪石 《宋詞舉》 卷上)
【詞例】
霜 葉 飛
重 九
吳文英
斷煙離渚。關心事,斜陽紅隱霜樹。半壺秋水薦黃花,香噀西風雨。縱玉勒,輕飛迅羽,凄涼誰吊荒臺古。記醉蹋南屏,彩扇咽寒蟬,倦夢不知蠻素。
聊對舊節傳杯,塵箋蠹管,斷闋經歲慵賦。小蟾斜影轉東籬,夜冷殘蛩語。早白發,緣愁萬縷。驚飆從卷烏紗去。漫細將,茱萸看,但約明年,翠微高處。
【解析】這里所言的“加倍寫法”,主要是指詞作情感藝術表現的特殊技法。即是將尋常之情,通過色調反差甚為分明的藝術處理; 起到加強情感表現的藝術效果。吳文英的《霜葉飛》,是—首緬懷亡姬之作。詞上片側重寫人物所處的環境氣氛,自身由此而滋生的心態。詞起首三句,即點明 “心事”(離緒) 已重。接下秋水、黃花、風雨,描繪出場景的蕭索、冷落。“凄涼誰吊”,則強調了人物凄楚不堪的心境。結拍三句,追憶昔時與姬人重九登高歡歌暢飲之樂,用了加倍寫法。本來與情人相會,飲酒酣醉,輕歌曼舞,心情自然是十分快慰的。但是,“彩扇咽寒蟬”,扇底歌聲與凄咽蟬鳴融成一片,足可見出歡樂之心也不是那般盡情。“倦夢不知蠻素”,“蠻素”,即是指姬人。身心疲倦至極,以致睡夢中也已忘卻姬人在旁。寫戀人相逢之樂,晏幾道的 《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鐘),寫得明快、歡暢,戀人那喜悅之心不言自明。而吳詞卻以樂寫悲,暗示人物內心傷痛積重難消,情調顯得 “極沉痛”。詞作由此處“加倍”寫來,下片轉入今日情懷的感發,則筆調自然一吟三折,委婉深咽了。故此詞全篇 “一氣呵成,潛氣內轉,上下映帶,有天梯石棧之妙” (吳梅 《蔡蒿云 〈樂府指迷箋釋〉 序》)。而中間用了加倍寫法,則情感力度頓然加強。再如范仲淹的 《御街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本來飲酒目的乃是澆愁,然“愁腸已斷”,醉酒無濟于事,酒尚未飲,卻已化成了淚水,更令人感到苦不堪言。故此處“加倍寫法”,注重人物心靈的深入刻劃,傷痛之情的表現已難以復加。唐圭璋先生認為,《蘇幕遮》 (紛紛墜葉飄香砌) 末句,“猶謂酒入愁腸始化淚,而此(指 《御街行》)則謂酒未到已先成淚,情更凄切”(《唐宋詞簡釋》)。
以上是一首詞中用幾句話加倍寫來,以突出人物心境的寫照。加倍寫法,有時也體現為詞作的整體結構。周濟曾評周邦彥的 《夜游宮》,“亦是層層加倍寫法”(《宋四家詞選》)。清真詞示例如下:
葉下斜陽照水,卷輕浪、沉沉千里。橋上酸風射眸子。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不戀單衾再三起,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詞起首寫 “斜陽照水”,可見場景之開闊。此也正是為下面人物放眼抒懷作一鋪墊。“橋上”,點明位置;“酸風射眸子”,寫 “風酸”實為 “眼酸”,望眼欲穿,心境焦慮。“立多時”三句,再作具體說明,從時間的推移,更充分地體現出人物思念如癡的一片真情。詞作上片由物到情,層層遞進,令人感而生哀。下片換頭三句,加倍寫來。黃昏時佇立已久,心境甚為壓抑。而葉落驚心,愁緒更添幾分。“不戀單衾”幾句,“再三起”的細節描寫,“有誰知”起一設問,將主人公欲訴無憑、知音難覓的心理刻劃得入木三分。周濟稱此詞主旨是寫“不戀單衾”(即排遣孤獨),而 “加上前闋,方覺精力彌漫”(《宋四家詞選》)。“加上前闋”,即是 “層層加倍寫法”。整首詞作,情感色調由于結構的變化而逐步加重,令人感到 “精力彌漫”,情味盎然。全篇 “層層加倍寫法”,主要是通過場景物象、人物心境的鋪陳烘托,交相輝映,致使詞作情調如湍湍細水匯成巨流,給審美接受者以不間斷的心靈觸動。
上一篇:風格類·雅潔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雄姿壯采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