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退筆冢
典源出處 唐·李綽 《尚書故實》:“右軍孫智永禪師,……往住吳興永福寺,積年學書,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石。人來覓書,并請題頭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乃用鐵葉裹之,人謂鐵門限。后取筆頭瘞 (yi) 之,號為退筆冢,自制銘志。”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中:“長沙僧懷素好草書,自言得草圣三昧。棄筆堆積,埋于山下,號曰筆冢。”
釋義用法 僧智永與僧懷素苦心學習書法多年,用壞的禿筆頭堆積甚多,后將這些筆頭埋起來,人稱為退筆冢。后以此典形容人勤奮學習書法。”
用典形式
【退筆冢】 清·錢謙益:“退筆冢中悲力盡,短檠墻角嘆交疏。”
【埋退筆】 清·錢謙益:“窗下草深埋退筆,床頭花盡臥空瓶。”
【筆無冢】 宋·蘇軾:“洗墨無池筆無冢,聊爾作戲悅我神。”
【禿筆作冢】 清·葉舒璐:“禿筆累累猶作冢,可堪埋骨欠青山。”
【敗筆成丘】 金·元好問:“敗筆成丘死不神,侯門書卷欲誰親。”
【敗筆如山】 宋·蘇軾:“君于此藝亦云至,堆墻敗筆如山丘。”
【退筆如山】 宋·蘇軾:“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上一篇:詩詞典故《辛苦作太玄》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問鼎》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