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佛教·慧遠
東晉時期中國南方的佛教領袖。俗姓賈,雁門樓煩 (今山西代縣) 人。少年時曾為儒生,受當時士林玄風的影響,也精通《老》 《莊》。二十一歲,他的人生信仰來了一個大轉折: 當聽了道安講《般若經》后,他感嘆道: “儒道九流,皆糠秕耳。” 于是從道安出家為僧,成為道安門下的第一高足,年二十四即開講《般若經》,深受道安賞識。后來,道安以東晉治下的襄陽為大本營,向南方各地分遣徒眾,據 《高僧傳·慧遠傳》,慧遠本欲前往廣東境內的羅浮山,途經江西九江,因見廬山清靜,就率領弟子數十人上山暫住。當地長官久聞慧遠大名,特為他建東林寺,于是他便長居廬山,廬山也因此而成為當時南方的佛教重鎮,吸引了無數信徒前來朝拜。慧遠早年出入儒道二教,后來半路出家,所以對儒道釋三教都能融會貫通,因此他主張 “內 (佛)外 (儒、道) 之道,可合而明”,企圖以佛教為主,以儒道二教為輔,來達到 “三教合一” 的目的。但佛教宣揚的出世主義,這與儒教 “君君臣臣” 的教義相矛盾,慧遠特撰 《沙門不敬王者論》,主張 “沙門塵外之人,不應致敬王者”,但又認為儒佛二教在協和王化上是完全一致的,“雖曰道殊,其歸一也”,從而博得了儒教中人對佛教的理解與支持,一些儒教名士如雷次宗 (南朝宋文帝時的儒學領袖) 等,甚至皈依在他的門下,成為亦儒亦佛的信徒。慧遠在廬山三十余年,雖 “影不出山,跡不入俗”,甚至送客也常以虎溪為界,但其影響卻遍及江南。在慧遠之前,佛教已有 “彌陀凈土” 的信仰,據說,在此眾生居住的世俗世界以西十萬億佛剎,有世界名極樂,那地方黃金鋪地,天上飄著美麗的花朵,往生到那里的眾生住在華麗的宮殿里,無憂無慮,幸福快樂。這就是人們夢寐以求的天堂。而且,往生極樂世界的法門非常簡單,只要心中想著阿彌陀佛,口中念著阿彌陀佛,在你臨死之前,這位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就會來接你往生天堂。慧遠曾約集名士僧徒一百二十多人,在廬山東林寺結社念佛,立誓死后要往生西方凈土。經慧遠一提倡,凈土法門就在江南廣泛流傳,因此,后來在唐代正式獨立門戶的凈土宗就尊慧遠為始祖。佛教在江南的廣泛流傳,以及佛教的逐漸中國化,都與這位精通佛理而又擅長儒道的宗教領袖的努力分不開。
上一篇:文學·文論·意境
下一篇:文學·文體·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