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附:語言學·切韻
影響最大的韻書。隋代陸法言編撰。《切韻》是一部注明反切、分韻編排的字書。“切韻” 的意思,據近人黃侃的解釋,就是“切” (反切注音) 與 “韻”(分韻)。原書久已失傳,據近代學者推知,全書大約收字一萬二千左右,分為一百九十三韻。其編纂始末,據陸法言 《切韻序》稱: 隋開皇初,他常與顏之推、盧思道、蕭該、薛道衡等人一起討論音韻,感嘆當時的各家韻書,各有乖互,不相統一。他們 “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辨證了許多疑難問題。諸位都是當時學界的名流,其中有人便建議,將這些意見 “隨口記之”,說: “我輩數人,定則定矣。” 十八年后,陸法言罷官家居,便將這些筆記加以整理修訂,又“取諸家音韻,古今字書”,編成《切韻》。《切韻》是當時學界權威集體討論的結果,代表了當時漢語的 “正音”,基本上反映了中古漢語的語音系統,成為唐宋韻書的藍本。如唐代天寶年間,孫愐在《切韻》的基礎上加以增字擴充,編成《唐韻》,又名 《廣切韻》,在唐代影響很大,流傳甚廣。
上一篇:禮俗學·禮制·兇禮
下一篇:史學·體裁·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