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近而指遠者
【題解】
本段選自《孟子·盡心下》。
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1),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2),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蕓人之田(4),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5)。”
【注釋】
(1)近:淺近。指:意旨。(2)守約而施博:所操者簡易而施與者廣大。(3)不下帶:指眼前之事。朱熹《孟子集注》:“古人視不下于帶,則帶之上乃目前常見至近之處也。舉目前之近事而至理存焉,所以為言近而指遠也。”(4)舍其田而蕓人之田: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種而來種別人的田。蕓,通“耘”,除草。(5)自任:自覺承擔;當作自身職責。
【導讀】
此段中“善言”是喻,“善道”是本。“君子之言”是喻,“君子之守”是本。要達到治國、平天下的至高境界,自然非常人所能及,但在自己的事業范圍內,我們應當把它作為一種價值追求。而“修身”,則是做人的基本追求。現在許多人的毛病是放著自己的田地空著,卻去種人家的田。對別人的要求很高,給自己的責任則很輕,這顯然與儒家強調修身反省背道而馳的。
【思考】
想一想,“舍其田而蕓人之田”在歷史或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請舉例。
上一篇:予欲無言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荀子·修身篇》見善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