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贊周家代有賢王,著重寫武王能繼承祖父事業,又有成王為子,代代相承。
下武維周,(一)周家一代繼一代,
世有哲王。世世代代有賢王。
三后在天,(二)大王、王季、文王在天上,
王配于京。(三)武王配合他們大發揚。
王配于京,武王配合他們大發揚,
世德作求。(四)追求前代的德行。
永言配命,(五)長久地配合天命,
成王之孚。(六)成王他呀多可信。
成王之孚,成王他呀多可信,
下土之式。(七)做個榜樣給百姓。
永言孝思,(八)長久地呀想行孝,
孝思維則。想行孝啊走正道。
媚茲一人,(九)多可愛呀這一人,
應侯順德。把先人功業來完成。
永言孝思,長久地呀想行孝,
昭哉嗣服。(十)光輝啊,把先人事業肩上挑。
昭茲來許,(十一)光輝啊,那些后進人,
繩其祖武。(十二)把先人事業來繼承。
于萬斯年,萬年都能這樣啊,
受天之祜。接受老天賜的福。
受天之祜,接受那老天賜的福,
四方來賀。四方一起來朝賀。
于萬斯年,萬年都能這樣啊,
不遐有佐。(十三)有助手呀不孤獨。
注釋
(一)毛亨:“武,繼也。”
鄭玄:“下,猶后也。哲,知也。后人能繼先祖者,維有周家最大,世世益有明知之王。”
(二)毛亨:“三后,大王、王季、文王也。”
朱熹:“在天,既沒而其精神上與天合也。”
(三)毛亨:“王,武王也。”
陳奐:“京,大也。”
范處義:“是言武王上配三后。”
(四)嚴粲:“蘇氏曰:作,起也。……以其于先世之德,能起而求之,善繼述也。”
(五)陳奐:“永,長。”
黃焯:“惟詩中言字本多為語助。”
(六)魏源:“蓋全詩所頌,主于世德作求。《中庸》曰:無憂者,其維文王乎?父作之,子述之。此詩頌武王亦然,以王后為祖父,以成王為子。圣圣相承,為夏殷未有之盛,故篇首即以繼美祖武名篇。成王者,生前徽號,而沒因以為謚。”
陳奐:“《文王》《傳》云:‘孚,信也’。”
(七)毛亨:“式,法也。”
鄭玄:“王道尚信,則天下以為法,勤行之。”
(八)戴震:“按孝思,所思皆本于孝也。長此孝思,遂能所思無非至則。則者,準則之謂,不越畔,斯適當乎則矣。”
(九)鄭玄:“媚,愛。茲,此也。可愛乎武王,能當此順德,謂能成其祖考之功也。”
毛亨:“應,當。侯,維也。”
陳奐:“侯訓維。侯為句中語助,無意義。”
(十)鄭玄:“服,事也。”
嚴粲:“昭昭然能嗣其先世之事也。”
(十一)王先謙:“三家茲作哉。”
馬瑞辰:“按茲、哉,古同聲通用。昭茲,猶言昭哉。《廣雅》許、御,并訓進。又曰:服、進,行也。是知昭茲來許,猶上章昭哉嗣服也。……來,猶后也。后,猶嗣也。來許,猶云后進。”
(十二)馬瑞辰:“按繩之言承也。繩、承,聲近。古通用。”
陳奐:“武,跡。……《沔水》《傳》:‘蹟,道也。’《說文》跡、蹟同字。祖跡,祖道也。……此亦則其先人之意。”
(十三)馬瑞辰:“按不遐,即遐不之倒文。凡詩言遐不者,遐、胡一聲之轉,猶云胡不也。《傳》、《箋》并訓為遠,失之。”
朱熹:“遐、何通。佐,助也。蓋曰豈不有助乎云爾。”
注音
孚fu扶祜hu戶
上一篇:《麟之趾》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下泉》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