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善
【題解】
本則選自《荀子·修身篇》。
《修身篇》是《荀子》第二篇。論述君子修身之務。
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1);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2)。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3);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惡也(4)。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故君子隆師而親友(5),以致惡其賊。好善無厭(6),受諫而能誡,雖欲無進,得乎哉!
【注釋】
(1)修然:整飭的樣子。存:檢查;考察。(2)愀(qiǎo)然:憂愁的樣子。(3)介然:堅定不移的樣子。好:珍視。(4)菑(zī)然:渾濁的樣子。菑,通“緇”,黑。惡:厭棄。(5)?。壕粗亍#?)厭:通“饜”,滿足。
【導讀】
君子的修身之道,即提高自己品德修養的方法,就是要揚善去惡。不僅在日常生活中要“三省吾身”,而且要對照別人身上的善與惡來反躬自問。要把是否能促使自己向善來作為判斷師、友與賊的坐標。“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禮記·大學》)可見古人在修身養性上的重視和謹慎。因為要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必須修身。荀子認為惡是天然的,源于人的欲望,君子應該時刻擔心自己沾染惡而招致災禍,而今天正是欲望泛濫的時候,因而我們必須時時警醒自己修身以養德、潔行而遠禍。
上一篇:言近而指遠者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知者之舉事也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