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散文·唐代散文·魏征
魏征(580—643) 字玄成,祖居巨鹿(今河北境內);后移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少孤卻有大志,青年時當過道士,誦讀百家之書,愛好縱橫術,能詩善文,又長于史。隋末曾投奔瓦岡起義軍,后降唐。唐太宗拜為諫議大夫,歷任尚書右丞、秘書監、門下侍中及太子太師等。他曾主持編修齊、梁、陳、周和隋諸史。書成后,加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
他是一位良史,曾經主編《隋書》、《群書治要》,又親自撰寫了《梁書》、《陳書》和《北齊書》等史書的一些史論。一生著作甚富,后人輯有《魏鄭公詩集》、《魏鄭公文集》。
他又是一名賢相。在任唐太宗尚書右丞和諫議大夫時,以敢于犯顏直諫名世。據《新唐書》載,魏征曾經上陳諫疏二百多道,達數十萬言,大都為李世民所采納,對初唐“貞觀之治”的出現,起著重大作用。貞觀十七年(643),魏征病卒,太宗甚為哀傷,親自為之撰書碑文。并對內侍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征殂逝,朕亡一鏡矣。”(《貞觀政要·任賢》)這確是出于百代英主的至理名言。魏征的言行在唐人吳兢編纂的《貞觀政要》中得到了較多的反映。
上一篇:兩漢魏晉南北朝散文·兩漢散文·司馬遷與《史記》·項羽本紀(節選)
下一篇:唐宋散文·唐代散文·韓愈·鱷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