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農民起義·綠林、赤眉起義
我國歷史上第二次農民大起義。王莽新朝統治時期,土地兼并十分激烈,賦稅徭役繁重,刑罰殘酷,社會生產力受到嚴重破壞,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加上連年的災荒和對少數民族的戰爭,人民忍無可忍,終于爆發綠林、赤眉起義。公元17年,荊州一帶發生饑荒,新市(湖北京山)人王匡、王鳳兄弟,深得饑民愛戴,被推為領袖,聚眾數百人起義。不久南陽人馬武、潁川人王常、成丹等率眾參加。他們劫富濟貧,除霸安民,深受群眾擁護,數日之間便發展到七八千人。他們的根據地在綠林山(湖北大洪山)中,故稱綠林軍。
另一支與綠林軍并肩戰斗的起義軍是樊崇領導的農民軍。公元18年,瑯邪(山東諸城)人樊崇率領一百多人,在莒縣(山東莒縣)起義。他們以泰山為根據地,轉戰黃河南北。起義隊伍迅速擴大。這支起義隊伍作風淳樸,紀律嚴明。公元22年,王莽派心腹將軍廉丹和太師王匡,搜羅10萬人,向樊崇軍反撲,為了同官軍相區別,樊崇的軍隊每人都用赤色涂眉,因此這支起義軍被稱為“赤眉軍”。起義軍在成昌(山東東平)和王莽軍展開激烈戰斗。結果官軍大敗,廉丹被殺,王匡逃命。公元22年正月,綠林軍在沘水(河南泌陽)西大破官軍,并包圍了南陽。起義隊伍迅速擴大。公元23年2月,劉玄在淯陽稱帝,改元更始,以王匡為定國上公,王鳳為成國上公。起義軍的節節勝利使王莽驚恐萬分。他派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率軍42萬,號稱百萬,向起義軍進攻。公元23年5月,綠林軍以少勝多,在昆陽大敗官軍,取得昆陽大捷。綠林軍乘勝向王莽展開強大攻勢,王莽被殺,他的反動統治被推翻。公元25年春赤眉軍擁立一個漢室宗親后裔劉盆子作皇帝,建年號為建世,建立政權,樊崇為御史大夫。不久與綠林軍王匡、王鳳等聯合。9月攻入長安。由于關中豪強地主隱匿糧食,使糧食供應斷絕,起義軍被迫退出長安。公元27年,赤眉軍被官軍打敗,最后不幸失敗,樊崇等起義軍領袖慘遭殺害。
歷經十年的綠林、赤眉起義,席卷黃河、長江流域,用暴力推翻了新莽的反動統治,給這個腐朽、黑暗的統治集團以致命的打擊。起義軍所到之處,封建地方政權被摧毀,豪強地主受到懲罰,廣大農民奪得了一部分土地,在豪強地主羈絆下的大量奴婢得到解放。這是繼陳勝、吳廣之后又一次全國規模的農民大起義,他們的斗爭事跡將永垂青史。
上一篇:圖書編輯出版·經史子集
下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