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聲調譜
詩話著作。清趙執信撰。此書分前、后、續譜,故亦稱《聲調三譜》。有合為一卷者,或分為三卷者,亦有以前后譜為一卷、續譜為一卷者,但于內容均無大出入。唐代律體盛行之后,古詩寫作便產生一個避免律調的問題。對古詩聲調的注意,始于明人。如李東陽《懷麓堂詩說》云:“古詩與律不同體,必各用其體乃為合格。”后謝榛《四溟詩話》、胡應麟《詩藪》等亦有議及者。清初錢謙益、馮班、吳偉業、王士禛等人,繼續探討這一問題。據說趙執信曾向王士禛討教古詩聲調問題,不得其詳,于是獨自鉆研,從唐代大家名作入手,“發憤三、四月”(李重華《貞一齋詩說》),終于悟出古詩與律詩在聲調上的區別,著成此書。趙譜一出,又推動王士禛門生整理出《王文簡古詩聲調譜》(文簡為王士禛謚號)、《律詩定體》等作,從此開了論詩談聲調的風氣:“自漁洋、秋谷之書行,此說幾于家喻戶曉矣。”(梁章鉅《退庵隨筆》)趙譜所論,大抵以三平為正格,又多采馮班之說。后翁方綱、翟翚、許印芳、吳紹燦、董文煥等對此書所論又有所駁正,使這一項研究更趨精密。有《清詩話》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國朝詩乘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夏侯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