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游春圖
隋朝展子虔作。長卷。絹本青綠。縱43厘米,橫80.5厘米。現存我國著名畫家作品中最古的一幅,也是最早的卷軸山水畫杰作。作者將詩情畫意,融于一體,以細致的筆觸描繪了江山二月桃杏爭艷又略帶寒意的明媚春光,以及人們到山間水旁“踏青”游玩的情景。全畫以自然景物為主,人物點綴其間。遠眺:青山聳峙,江流無際,萬木爭榮,祥云涌起……細賞:青山綠樹,花團錦簇間一條曲折的小徑蜿蜒伸入幽靜的山谷,游春的文人、仕女或騎馬,或步行沿途觀賞湖光山色的美景;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艘小船緩緩蕩漾,船上幾位女子更陶醉于明麗景色,留連忘返;山腰、山坳間屋舍掩藏,或籬落庭院,或朱欄玉砌,幾處佛寺,幽靜無比,令人神往;一座赤蘭橋,臨溪在望,照人眼目;青山外,丘壑深藏,更不知幾許勝境。整個畫面以大對角線構圖,青山、坡岸上下左右對峙開合,江流由右下向左上方宛然而去,而右上左下深曲空靈的虛實處理構成全圖“咫尺千里”的畫勢。用筆甚細且極具變化,“人馬工致,山石頹古”,以細勁有力線條,鉤畫物象輪廓。山石樹木線條輕重粗細不一,多轉折拗拙,以硬毫為之變化多端,且無皴擦痕跡,畫意古樸;而人馬雖小,皆以細筆毫尖勾描,纖如毫發,形態畢現;水波更是一絲不茍。以活筆展現出春水綿延、柔美的融融生機。全圖色彩濃烈厚重,山水青綠重著色,山腳則用泥金。遠山樹木以細筆勾出,苔點以深綠,饒有意趣;近處則以赭石寫干,水沈靛橫點葉,桃花則純以粉白淺紅點出,錯綜爛漫。建筑物及人、馬間以紅、白、赭諸色,和諧統一,又多見變化。如此用色獨具匠心,又渾然天成,格調高雅,更好地烘托出大好河山盎然勃發的生機。
本圖介于六朝山水與唐代李思訓青綠山水間,是說明山水畫處于變化發展階段的極為重要的作品。古人評其“開青綠山水之源”,“可為唐畫之祖”。作者展子虔,渤海(今山東陽信)人,生卒年不詳。擅畫宗教造像、人物、鞍馬、樓閣和山水,還是壁畫能手。是上繼六朝傳統,下開唐代畫風的承前啟后者,古代評論家將其與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并提合稱中國畫“四祖”。此圖卷首有宋徽宗趙佶瘦金書“展子虔游春圖”六字,圖中左上乾隆題七絕二首,末為明董其昌跋,收藏印記甚多。現藏故宮博物院。
上一篇:音樂戲曲·海青拿天鵝
下一篇:體育·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