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外侮·明清抵御外侮運動
中國人民自古酷愛和平。但是面對外侮,為捍衛民族利益、民族獨立,中華民族的愛國將士和廣大民眾,從來沒有屈服過。反對外來侵略,是中華兒女肩負的一項神圣使命。從明代的倭寇入侵,尤其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直至20世紀初的八國聯軍侵華,中國軍民與外國侵略軍浴血奮戰,保衛著中國的海疆和邊陲,粉碎了列強妄圖瓜分中國的迷夢。古老的中國,久為列強所覬覦。西方的入侵早在鴉片戰爭之前就有葡萄牙、西班牙對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武裝侵占,荷蘭殖民者也曾強占我國臺灣。19世紀30年代鴉片輸入中國以后,中國人民的身心受到嚴重危害,中國到了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西方列強為了撈取巨額財富,不斷地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以壓服清政府聽從他們的擺布,滿足他們的貪婪野心。中國封建勢力與列強一步步相互勾結。但為了維護自身權益和維持天朝的尊嚴,清王朝運用掌握的百萬之眾的軍隊,與來犯之敵進行艱苦的抗爭。而廣大人民群眾更是不屈不撓,打擊侵略者。于是可歌可泣的抵御外侮運動便悲壯地永垂青史。雖然一次次的侵略戰爭迫使清王朝簽訂了一個又一個的不平等條約,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中國軍民的頑強反抗,則為當今中國自強于世界民族之林奠定了基礎。所以抵御外侮運動的歷史,也并不僅為失敗的記錄,它同時也是中華民族不斷覺醒、不斷自強的寫照。
近代抵御外侮運動,主要有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之役。雖然每一次戰爭中,中國都喪失了某些權利,可中國也一次一次地走向覺醒。兩次鴉片戰爭之后,洋務運動興起,有志之士已認識到中國的落后,甲午戰后,中國出現了戊戌變法運動,八國聯軍侵華后則有辛亥革命的爆發。除從軍參加較大規模的戰爭將士外,廣大人民群眾對侮我中華的侵略者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反抗,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像三元里人民的抗英,太平軍對洋槍隊的痛擊,臺灣人民的抗日斗爭,東北人民對沙俄侵略者抗擊,西藏人民對入侵英軍的打擊都表現了中華各族兒女御辱圖強的不屈精神。此外,未見于文獻的民間的人民群眾與入侵者的斗爭更是不可勝數。中國近代的歷史是中國人民備受屈辱的歷史,但同時也是中國人民追求解放、浴血奮戰、自強不息的歷史,并為以后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奠定了基礎。
上一篇:古代典籍·明史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論·明詩別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