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錢穆著。錢穆是中國現代著名史學家、思想史家。字賓四,江蘇無錫人。1930年以后,先后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等校講授中國上古史、先秦史、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政治制度史和中國通史等課程。1949年去香港,翌年創辦新亞書院并任院長。1967年遷居臺灣,任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著述較多,主要有《先秦諸子系年》、《老子辨》、《孟子研究》、《朱子新學案》、《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等。該書共14章,其中第1章為《引論》,其余各章均以人物名篇,或一人,或多人,或附論其他學者。第2章至第14章依次為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顏元,李塨,閻若璩,毛奇齡,李紱,戴震,章學誠,焦循,阮元,凌延堪,龔自珍,曾國藩,陳澧,康有為。書前有作者自序,書后附學術史年表。書眉并標有提要式的標題。該書的特點,是能夠具體論述各家學術淵源宗旨,撮錄其主要學術觀點,并詳細引證各家記述及評論。內容精湛翔實,絕非空論,且層次分明。如第3章論王夫之,首記傳略,次記學術大要,次記政治思想。于政治思想中據其《讀通鑒論》等著作,具論其法貴因時,法貴因情,泥古非今之害等主張,與其尚簡論,孤秦陋宋論等思想,并論宋學與韓學的關系,都十分具體。此外,該書的目的亦在于表明作者自己關于近代學術史的獨到見解和理論,申明一家之說。如作者《自序》所說:“亦將以明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求以合之當世,備一家之言。”作者所持的觀點,是崇宋學,貶漢學。故該書之首章《引論》中,專論兩宋學術,以及晚明東林學派,意在表明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應以宋學為其開端與正途。認為明清之際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顏元諸家治學,尚多東林遺緒,即使對宋明曾有抵斥,亦皆有聞于宋明之緒論。又批評乾嘉以后的漢學說:滿清對中華文化的政策,最為狡險,從我者尊,逆我者賤,治學者皆不敢以天下治亂為心,而相率逃于故紙叢碎中,足以壞學術毀風俗賊人才,終不免于大亂。見解極為深刻。該書原為作者在北京大學講授“近三百年學術史”課程的講稿。草創于1931年,至1937年成書,前后經歷5年之久。1937年由商務印書館初版,在學術界曾產生較大影響。1986年中華書局據1980年臺灣商務印書館所出第7版影印出版,全2冊。
上一篇:《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中州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