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先哲、學術(shù)流派·屈原
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很有抱負的政治家、思想家。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楚國人。本與楚王同姓,因其先人受封于屈,因以為氏。屈原生于大貴族家庭,年輕時就官至“左徒”,參與國家的內(nèi)政外交,并以知識淵博、明于治亂、善于辭令而受到楚懷王的賞識。他極力主張進行改革,舉賢任能,彰明法度,聯(lián)齊抗秦,實現(xiàn)富國強兵,因而實現(xiàn)統(tǒng)一大業(yè)。他的改革主張遭到了以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奴隸主貴族的強烈反對,并對他橫加讒毀。楚懷王聽信讒言,再加上秦國張儀又巧使離間計,最后屈原被貶為“三閭大夫”,流放于漢北。頃襄王時又被流放于江南,長期浪跡于沅水湘水流域。此期間,他接近了廣大勞動人民,同情他們的疾苦,對黑暗現(xiàn)實深為不滿,憤而寫下了《離騷》、《天問》等千古絕唱的詩篇。后秦軍攻破郢都,頃襄王南逃,楚國危在旦夕。屈原徒步回郢,看到國破家亡的悲慘情景,感到國家已經(jīng)滅亡,自己年老體弱,根本無力挽救楚國,一生的理想抱負無法實現(xiàn)。他懷著滿腔的哀怨和憤怒,于前278年5月5日自投汨羅江(在今湖南長沙附近)而死。這一天成了后來中國人民紀念他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
屈原的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文學方面。據(jù)《漢書·藝文志》記載,有25篇。他的作品后來都收錄在《楚辭》中。其中的代表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招魂》等。他的詩熱情奔放,飽含著偉大的愛國主義激情,也深藏著憂國憂民、憤世嫉俗的情感。他的詩在形式上打破了《詩經(jīng)》以來的四言格律,又吸收了楚國民間語言和歌謠中的形式和韻律,形式自由、活潑,形成了一種嶄新的文學體裁——騷體。他的詩也標志著詩歌由集體創(chuàng)作到個人獨立創(chuàng)作的開始。他的作品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而且被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世界人類進步的文化遺產(chǎn),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是我國聞名于世界并被世界人民景仰的愛國者、偉大詩人。
上一篇:醫(yī)學·小兒藥證直訣
下一篇:圖書編輯出版·山堂考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