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論·中國古代的賦
賦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文學體裁之一。它“拓宇于楚辭”,由戰(zhàn)國時的作家宋玉開其端,著有《高唐賦》、《神女賦》、《風賦》等。此外荀子有《賦篇》,也為賦的創(chuàng)始作出貢獻。賦的內(nèi)容特征是設詞不實、體物托諷,形式特征是鋪張尚辭、句整用韻,句整指以四、六言為主,但不避雜言散句,且大量使用連接詞。用韻指整句用韻,但不避散句非韻,韻散相間。所以賦是一種半詩半文的體裁。
賦在漢代發(fā)展到高潮,所以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有漢賦之稱。漢代的賦,承宋玉所創(chuàng)而來,屬于賦之最早形態(tài),所以也稱古賦。賈誼是漢賦最早作家。作有《吊屈原賦》、《鵩鳥賦》,其中仍保留一部分“楚辭”遺韻,亦稱騷體賦。從漢武帝時,開始相繼出現(xiàn)司馬相如、揚雄、班固等作家,如司馬相如作有《子虛賦》、《上林賦》、揚雄作有《甘泉賦》、《羽獵賦》,班固作有《兩都賦》,至東漢,有張衡《兩京賦》,王褒《洞簫賦》,這些作品已和“楚辭”藝術形式和風格完全無關,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品。今所存全漢賦有三百余篇。魏晉以降,迄于梁陳,賦出現(xiàn)駢化,講究字句工整對仗、音節(jié)輕重協(xié)調(diào),被稱作駢賦或俳賦。代表的作品有南朝宋鮑照《蕪城賦》、齊梁江淹《恨賦》、《別賦》等。由六朝開始,至唐宋,又出現(xiàn)一種律賦,尤以唐宋最盛,當時科舉以賦取士,除“音律和諧,對偶精切”外,每篇只限八韻,式如律詩。此外,還有文賦,是唐宋文章家們在科舉場外的賦作,這種賦已散文化。
上一篇:建筑技藝·東周建筑
下一篇:建筑技藝·中國古建筑的平面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