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戲曲·霓裳羽衣曲
又叫《霓裳羽衣歌》,相傳是唐玄宗創作的大曲。它的內容描寫了唐玄宗李隆基去月宮見到仙女的神話。舞者上衣綴繡著潔白的羽毛,下身穿著彩云般的裙裾,猶如上界的仙女下凡一般,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情調,意境與月宮的神話相符合。據中唐詩人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的記載,全曲共分三十六段,由散序、中序、曲破三部分組成。散序的六編全是自由節奏的散板,由磬、簫、箏、笛等樂器獨奏或輪奏,不舞不歌。中序十八編是一個慢板的抒情樂段,中間有幾次由慢轉快的變化。它有歌有舞,也有器樂伴奏。曲破十二段,又名舞遍,以舞為主,開始時,有散板的引起,稱為“入破”。曲調舒緩,然后有一個稱為“虛催”的過渡段,過渡到快板。此曲結尾時節奏再次放慢,最后樂器長奏一聲,舞者緩緩收勢。《霓裳羽衣曲》除用磬、簫、箏、笛外,還用到箜篌、篳篥、笙等樂器。此曲的音樂據《碧雞漫志》記載,其“散序”是唐玄宗登三鄉驛望女兒山回宮之后依據他對女兒山的神奇想象寫成的。歌與破則是在涼州進天竺的《婆羅門》曲之后,吸收它的曲調續寫而成的。《霓裳羽衣曲》對于外來音樂的吸取,引起了人們新奇的感覺,表現作者所追求的那種神奇莫測的境界。《霓裳羽衣曲》這部古代名曲早已失傳,宋代姜夔于1186年在湖南長沙樂工的故書堆中發現了商調《霓裳曲》十八闋,皆虛譜無辭。他為“中序一闋”填了詞,從而流傳至今。
上一篇:圖書編輯出版·雕版印刷
下一篇:舞蹈·霓裳羽衣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