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論·藝概
作者清末劉熙載。字伯簡,號融齋,晚號寤崖子。江蘇興化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進士,官至廣東提學使。晚年辭官。主講上海龍門書院十四年。精通經(jīng)學、聲韻、算術,旁及詩文詞曲和書法。《藝概》據(jù)其自序,是晚年選定的歷年討論文藝的文章匯集。成書于同治十二年(1873),約九萬三千字。分《文概》、《詩概》、《賦概》、《詞曲概》、《書概》、《經(jīng)文概》六部分。在《自序》中說明這本書的命名原因和批評方法是“舉此以概乎彼,舉少以概乎多”,力求舉一反三,抓住重點,概括其余。作者以史學家的氣度和眼光,把作家作品放在文學發(fā)展史中去揭示其基本風貌和相互關系,常常能見人所未見,得出一些深刻而獨到的結論。如重視作者的人格和作品的關系,認為“詩品出于人品”,“有混茫之人,而后有混茫之詩”。論詞推尊蘇、辛,又將溫庭筠等歷代詞家視為詞壇正宗之人視為變調(diào),視蘇、辛為返于正途者等等。書中內(nèi)容涉及了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藝理論中諸多重要的理論問題,且常有卓越的見解。作者以深厚的學識修養(yǎng),客觀的態(tài)度,較全面、精煉地把握了中國文學兩千余年的發(fā)展狀況,所以深為文學史家和古文論家所重視。有人民文學出版社杜維沫校點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王國安校點本。
上一篇:體育·舞龍
下一篇:繪畫·芙蓉錦雞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