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舞龍
中華民族在古時候的圖騰崇拜就是龍。農業時代,雨水是上天給予人類的最大的恩惠。因為有了雨水,農作物才能正常地生長,才有收獲。每當遇到干旱,人類便要祭天祭祖,請求神靈賜雨水給大地。可見,求雨活動是伴隨農業時代的開始而產生的。《周易·文言》說:“云從龍。風從虎。”《新論》上說:“龍見者,輒有風雨興起,以迎送之,故緣其象類而為之。”依照古人的看法,龍總是與風雨同時出現,因為風雨是要“迎送”龍的。因此,古人在求雨的時候,一定用龍。舞龍在漢代已經流行了。《春秋繁露》中的《求雨》篇,詳細地記載了古人舞龍求雨的情況。漢代求雨根據節令不同,祭禮也有所不同:春旱求雨舞青龍,夏旱求雨舞赤龍,秋季求雨舞白龍,冬季求雨舞黑龍。不只是龍的顏色不同,在不同的季節,大龍小龍的條數、長短、方向,以及舞龍人的年齡、衣服皆不相同。各朝各代都有舞龍活動。東漢王充曾在《論衡》中批評舞龍求雨為迷信活動,但這項活動卻繁衍下來。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舞龍已不再是以祭祀、求雨為目的,更多的是以娛樂為目的。到現在,在我國的許多地區,每逢節日、喜慶之日或者舉行盛大活動之前,都要熱鬧地舞龍,而且也有舞魚、舞獅的。這項民間的體育活動已成為人們喜聞樂見、不可缺少的活動之一。
上一篇:書法楹聯·翁方綱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論·藝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