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安石的散文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臨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斗爭,他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系起來。他反對西昆派文人“楊劉以其文詞染當世”,指出當時“學者迷其端原,靡靡然窮日力以摹之,粉墨青朱,顛錯叢龐,無文章黼黻之序”(《張刑部詩序》)。認為“文者,務為有補于世用而已矣”;“所謂辭者,猶器之刻鏤、繪畫也”,“要之以適用為本”(《上人書》)。他的散文以政論性的為多。這些作品,大都針對時弊,根據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確的主張,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如《本朝百年無事劄子》,通過對北宋百年來政治情況的分析批評,指出“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希望神宗在政治上能夠有所建樹,表現了他對現實形勢的關心和剛毅果斷的政治家風度。《答司馬諫議書》,剖析司馬光對新法的指責,言簡意賅,措詞委婉而堅決,表現了他堅持原則的政治態度。又如《讀孟嘗君傳》,根據對歷史實際的分析,指出雞鳴狗盜之徒出其門正是不能得士的明證,駁斥了孟嘗君善養士的傳統觀念。
王安石的散文比較重視理論的說服力,較少注意醞釀氣氛,描摩物象,從感情上打動讀者,因此他的散文一般立意超卓,具有較強的概括力與邏輯性,語言簡練樸素。這是他的文學主張實踐的結果。
上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王守仁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論·王昌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