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文學的文獻·魏晉南北朝詩文研究文獻·北朝三書·顏之推和《顏氏家訓》
顏之推,字介,祖籍瑯邪臨沂(今屬山東)。顏氏為僑姓高門,東晉以來歷朝均有顯要人物。顏氏墓葬,近幾十年來有部分被發現。1958年南京文物保管委員會在南京市郊老虎山發掘晉墓四座,根據出土的墓志考證,系西晉末年顏之推遠祖顏含、仲子顏謙夫婦、季子顏約、孫顏琳之墓。根據《顏氏家訓·終制篇》中“吾年十九,值梁家喪亂”一語,推斷顏之推生于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卒于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1)之后。其生平材料見《北齊書》本傳及繆鉞《顏之推年譜》。顏之推平生著述甚多,其中最著名而又流傳至今的當首推《顏氏家訓》。由于儒家的廣泛宣傳、佛教典籍的多方征引以及顏氏后人的多次翻刻,此書在過去影響極為深遠,以至于有人說此書“篇篇藥石,言言龜鑒,凡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冊,奉為明訓,不獨顏氏”(王鉞《讀書叢殘》,轉引自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全書凡20篇: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風操、慕賢、勉學、文章、名實、涉務、省事、止足、誡兵、養生、歸心、書證、音辭、雜藝、終制。書中內容雖然主要是教訓子弟修身、治家、勉學、處世之道,同時也涉及其他許多方面的內容,如記述南北風俗、人物事跡、討論學術、品第文藝等。由于他思想通博,閱歷深廣,尤精于文字、訓詁、音韻、校勘之學,所以此書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繆鉞《顏之推的文字訓詁、聲韻、校勘之學》、周祖謨《〈顏氏家訓·音辭篇〉補注》有過比較深入的論述①。這部著作在文學研究方面也有重要的貢獻,特別是《文章篇》,是中古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文獻。另外,就全書的敘述語言而言,也頗具特色,“平而不流于凡庸,實而多異于世俗,在南方浮華、北方粗野的氣氛中,《顏氏家訓》保持平實的作風,自成一家之言”(范文瀾《中國通史等編》)。今傳世版本較多,以王利器《顏氏家訓集注》最稱博洽。它以抱經堂本為底本,校以宋刻等十余種宋元以至明清刻鈔本,后附錄各本序跋,并對《北齊書·顏之推傳》和顏氏傳下來的作品,均加以校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
顏之推文學創作方面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北齊書》本傳所收的《觀我生賦》。它的價值至少可以從兩方面來看:其一,它是顏之推用辭賦體撰寫的一篇自傳,并有詳細的自注;其二,它表現了顏之推的民族思想,也對梁朝與北齊的腐朽政治進行了揭發與譴責。這與庾信《哀江南賦》頗為相似。繆鉞提出一個問題:顏之推《觀我生賦》是否受到庾信《哀江南賦》的影響?顏之推于公元577年至長安,當時庾信尚在世,至公元581年才去世;在這段時間,他們二人是否相識,文獻無征。不過,顏之推卒于公元591年之后,較庾信晚十年。《哀江南賦》作為名篇流傳,顏之推很可能讀過,他撰寫《觀我生賦》也可能受到《哀江南賦》的啟發。這兩篇文章的確有許多值得比較的地方。
注釋
① 繆鉞文載《冰繭庵叢稿》,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周祖謨文見《問學集》,中華書局出版。
上一篇:隋唐五代文學·隋唐五代文學的典籍·別集·韓愈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文學·魏晉南北朝詩文研究文獻·元嘉文學研究文獻·顏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