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的內容·宋代話本小說·宋代說話·話本與話本小說
何謂“話本”?魯迅說:“說話之事,雖在說話人各運匠心,隨時生發,而仍有底本以作依憑,是為 ‘話本’。”②王古魯在《話本的性質和體裁》中,明確道: “話本是說話人依據來做說話的底本。”③此后,這一解釋便為大家所公認。胡士瑩為了區別說話所用的底本和閱讀所看的讀本,進一步表述為:“話本,在嚴格的科學的意義上說來,應該是并且僅僅是說話藝術的底本。”①即話本是說話人講說時用的底本,而經過整理加工、印制出來供人閱讀的本子則進入文學作品的領域,成為“話本小說”。
但也有學者不同意這一定論。增田涉《論“話本”一詞的定義》認為:“話本顯然是故事的意思,說什么也沒有‘說話人的底本’的意思。”②這一觀點在海外頗有影響,但在內地學術界支持者不多。
話本的產生有三種情況:最初它是記錄說話人的說話,專供師徒授受之用。隨著說話的日益繁榮,故事的日益增多,內容的日益豐富,一些說話人和文人組織了書會,專門替說話人編撰話本。這些人被稱為書會先生或才人。又由于出版業的興起,印刷品的行世,人們對優秀的說話有了保存與閱讀的要求,書商們也想借此牟利,所以,話本便被人整理刊印,供人閱讀。有的刊本只是簡單記錄,粗陳梗概;但有的則經過加工,照顧到讀者的需要,描寫更加細膩,這就是話本小說了。與此同時,一些文人模仿話本的形式,專門創作故事以供書商出版,有人把這類話本稱作擬話本小說,成為脫離說話的純粹的文學作品。這個由記錄說話到創作話本小說的過程,就是中國通俗小說成長的一段過程。
注釋
②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12篇《宋之話本》,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③ 王古魯編注《二刻拍案驚奇》附錄,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①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念》第6章,中華書局1980年版。② 《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三),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版。
上一篇:遼金元文學·>詩話
下一篇:宋代文學·宋代話本小說·說經與合生、商謎·說經和《大唐三藏取經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