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與社會文化
“理學”,指的是宋代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陸九淵及明代王守仁等人致力于探討性、理、道、器等問題的儒家哲學思想,又稱性理學、道學。雖然從廣義來說,“理學不是一個學派,也不是一家完整的哲學學說,它是我國特定時期(10世紀到19世紀中葉)的哲學史斷代的統稱”①,但我們在一般情況下,指的是狹義的程朱一脈的儒學。宋明理學無疑是一種正統的儒家思想,但它又與傳統儒學有著很大不同。先秦儒學注重于社會倫理的實用性,而對于宇宙本原的認識缺乏嚴密的思考和論證; 漢唐儒學形成注疏訓詁之學,墨守成說,在思維方式及理論建樹方面逐漸難以與佛道哲學抗衡;宋明理學正是有鑒于此,既排斥佛老,又吸收其菁華,建立了新的儒學思想體系②?!氨彼挝遄印敝坏膹堓d自謂要“為天地立志,為生民立道,為去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傳達出其最終目標仍然是儒家“治國平天下”的“萬世太平”,但他所強調的“立道”,正是宋明理學不同于傳統儒學而重于“心性”、“義理”的體現。
作為一種審美藝術,文學本與作為哲學思想的理學有著各自不同的領域與發展軌跡,然而,由于作為兩宋學術思想或曰新儒學的代表的理學影響極大,宋代的文人又往往兼為學者,于是文學與理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就是勢所必然的了。一方面,理學家提出“作文害道”,對文學抱著抗拒與批評的態度,但事實上理學家本身也離不開文辭寫作,更何況有的理學家同時也是杰出的文學家,他們的創作與其理論并不完全相符;另一方面,一些主要以文學著稱的詩文作家,即使是對理學持有不同觀點的,但同處儒學轉型的大時代中,其詩文創作中的理性精神和一些審美特點也不能不受到理學家的影響,或與理學家的追求不謀而合??傊?,文學的發展有其自足的一面,但我們也不能無視特定時期的特定思想學術文化背景對于它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并非一個簡單的“好”或“壞”字便能概括,須加以客觀辯證的分析。
注釋
①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史》第三冊第158頁,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② 參見許總《宋明理學與中國文學》第一章《理學的特征與意義》,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上一篇:先秦兩漢文學與社會文化
下一篇:先秦兩漢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