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批評專著。一卷。唐張為(生平不詳)撰。據《全唐文》,知張為當時與周樸齊名。周樸生年亦不詳,曾隱居嵩山,避居福州家鄉,878年為黃巢所殺。張為當也是此時人。《詩人主客圖》將中唐以來的詩人分為六個流派,各派有“主”一人,即該派的領袖與代表人物;“客”若干。“客”中又分為“上入室”、“入室”、“升堂”、“及門”,原意均指造詣深淺不同的弟子,這里借指詩歌成就的高下等第。區分風格流派,顯受鍾嶸《詩品》“溯流別”的影響;比較高下,則受《詩品》“三品論人”以“顯優劣”的啟發。如以白居易為“廣大教化主”,“上入室”為楊乘,“入室”有張祜、元稹等,“升堂”有盧仝、顧況等,“及門”有費冠卿、皇甫松等;以孟郊為“高古奧逸主”,“上入室”為韋應物,“入室”有李賀、杜牧等,“升堂”有李觀、賈馳等;以李益為“清奇雅正主”,“上入室”為蘇郁,“入室”有劉畋、張籍等,“升堂”有方干、賈島等,“及門”有僧良乂等;以孟郊為“清奇僻苦主”,“上入室”為陳陶、周樸,“及門”有劉得仁等;以鮑溶為“博解宏拔主”,“上入室”為李群玉,“人室”為司馬退之及張為本入;以武元衡為“瑰奇美麗主”,“上入室”為劉禹錫,“入室”有趙嘏等,“升堂”有盧頻等,“及門”有張陵等。張為對各派劃分的依據及其特點均不作說明,唯于各人之下舉引詩篇或詩句,以為例證。《詩人主客圖》的結構、體例、內容,大抵如此。
張為對各派區分及主客、高下排列,均頗不倫。如后五派“高古奧逸”等均指詩的風格,而“廣大教化”則指作品思想內容和社會政治功用,著眼點不同;以白居易為“廣大教化主”大約指其“新樂府”有美刺諷喻、政教風化之意,而在這方面元稹與白居易齊名,當時即有“元白”之稱,理應為“上入室”,卻僅列為“入室”,而以成就不顯、默默無聞的楊乘為“上入門”;以韋應物、李賀、杜牧為“高古奧逸”,并屈居孟云卿之下;張籍亦以寫批判社會、反映民生疾苦的樂府詩聞名,應置于“廣大教化”之列,卻歸于“清奇雅正”之內;諸如此類,均屬不當。再如各人名下所舉詩作,理應合于其所屬流派的特點,實際上卻并不相合,亦無以服人。不過《詩人主客圖》雖有諸多失當,張為的眼光見識亦不甚高,卻開了后世詩派區劃之先聲,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認為“近世詩派之說,殆本于此”,清李調元序中亦認為“宋人詩派之說,實本于此”。
有清李調元《函海》本及《歷代詩話續編》本。
上一篇:二十四詩品
下一篇:文鏡秘府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