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二十卷。唐杜牧撰。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名相、史學家。文宗大和二年(828)舉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先后任黃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后擢考功郎中、知制誥,官終中書舍人。杜牧晚年居長安城南樊川別墅,后世因稱“杜紫微”、“杜樊川”。
《樊川文集》輯編杜牧作品四百五十多篇,詩歌一百七十八首。杜牧在文學上的才華是多方面的,詩歌、散文、辭賦、政論都有成就。他有比較進步的文學見解,認為文章應“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答莊充書》),強調文以致用,語言形式為內容服務。他還說:“某苦心為詩,未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于中間?!?《獻詩啟》)
杜牧的文學成就主要在詩歌方面,與晚唐杰出詩人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古詩受杜甫影響,大多寫政治社會題材,格調豪健跌宕,寓風骨于流利之中?!陡袘言姟贰ⅰ犊S獨酌》等敘述了唐代自安史亂后,藩鎮割據、戰禍連年、民窮國困的情況,抒發了安邦靖國、造福人民的政治抱負。反映出他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此外,《杜秋娘詩》、《張好好詩》同情封建社會婦女的不幸遭遇;《李甘詩》贊揚朋友的剛直氣節,情事委曲盡致,亦稱名篇。杜牧的今體詩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七律《早雁》運用比興手法,把北方邊地人民比作驚弓的哀鴻,對他們在異族侵略下顛沛流離的生活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哀婉而有余味。《洛陽長句》以豪放的氣調抒發自己曠達的胸懷,同時也流露出懷才不遇的憂傷心態。杜牧的一些寫景小詩,如《泊秦淮》、《山行》、《江南春》絕句,大多托景見情,以質樸的語言、簡潔的白描,傳達出悠遠不盡的詩情畫意。而像《赤壁》、《烏江亭》、《題商山四皓廟》、《過華清宮絕句》之類詠史絕句,則筆法含蓄,諷刺深刻?!皷|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都是對歷史上興亡成敗的關鍵問題發表獨創的議論,敘議結合,警拔精悍。杜牧也寫過一些放浪、頹唐的詩作,如《遣懷》、《贈別》、《嘆花》等,無疑是他詩中的糟粕。
杜牧的文章在晚唐也自成一家?!翱v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四庫全書總目》),以政論著稱。他的《燕將錄》、《罪言》、《原十六衛》、《戰論》、《守論》、《上李太尉論北邊事啟》、《送薛處士序》、《阿房宮賦》等篇,都有感于時政而發,表達了他論政、用兵、固邊、削藩各方面的政治主張,是他散文中的重要作品。尤其是《罪言》縱論天下大勢,主張削平藩鎮,加強統一。文章議論犀利,見解深刻,在當時很有影響,為宋祁的《新唐書·杜牧傳》全部收錄,得到歐陽修的贊許,認為筆力不可及(費袞《梁溪漫志》)。在晚唐四六駢文通行的情況下,杜牧寫文章堅持使用散體,筆鋒犀利,精煉曉暢,繼承了中唐古文運動的傳統。著名的《阿房宮賦》則駢散兼用,融敘事、抒情、議論為一爐,創“散賦”新體,突破了唐初以來賦體日益駢偶化、聲律化的趨勢,對后來的賦體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杜牧的創作,以其俊爽豪健、清新自然的藝術風格受到后世的好評,在唐代獨樹一幟。清代洪亮吉說他“文不同韓、柳,詩不同元、白,復能于四家外詩文皆別成一家”(《北江詩話》),全祖望甚至稱譽他為“唐長慶以后第一人”(《杜牧之論》)。
有明刊仿宋本,明吳峙刊本(有文無詩)。今有影印明翻宋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刊本為底本,參校各本,校點出版,并附???,未加注釋。清代馮集梧有《樊川詩集注》四卷,附《外集》、《別集》、《補遺》各一卷,注釋較詳,有《四部備要》本、乾隆四十五年刻本,1962年中華書局據此重印,增附錄、評述匯編等。今人镠
上一篇:白氏長慶集
下一篇: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