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清緝熙,清明、長久、廣大,
文王之典。是文王的法典。
肇禋①,從開始祭神,
迄用有成。到大功告成。
維周之禎②。周家的喜慶一重重。
(采用金啟華譯詩)
[注釋]①肇禋:猶言“肇祀”。肇,開始;禋,《說文》:“潔祀也。”②維:是。禎:吉祥。三家詩禎作“祺”,亦吉祥之意。
[賞析]《維清》也是一首歌頌文王的詩。明代何楷已以此詩與《清廟》、《維天之命》當為一篇,如樂府詩之一篇分為數解。清初李光地還具體指出:“《清廟》方祭之詩,《維天之命》祭而受福之詩,《維清》祭畢送神之詩。”此說頗有見地。《清廟》寫助祭的靜肅,朝廷眾多的美士都把文王的德政銘記于心間,虔誠地思念文王的在天之靈。《維天之命》頌揚“文王之德之純”,至《維清》一章,“先言文王之典戡亂,后言文王之典致治”,既總述上一章的意思,又作了進一步的歌頌。
首句“維清緝熙”,清,明;緝,續;熙,廣。思念到今日的政教清明,充分說明文王之德的繼續、昌明。“非清無以立熙之本,非熙亦無以成清之功”(方玉潤)。文王之典是本著清明之德出之的,因而它日新月盛,時時繼續,以達到清靜光明的地步。并且,這配天命之德,可以蔭被后代子孫。“肇禋”是開始祭祀的意思。王家事業的成功都是從這里開始的。這即指“文王受命,始祭天而枝伐也。”(《鄭箋》)文王“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史記·周本紀》)的德政,功昭日月;但文王的“伐犬戎”,“伐密須”等武功也是永垂史冊的。第四句“迄用有成”是說自文王始行祭天出兵的大禮,直到武王伐紂能用而有此成功。
《詩序》謂此詩“奏象舞也”。前人對此曾作種種解釋,有人以“舞”為武,大做文章,爭論不休。其實,武德可象,文德亦可象,有歌必有舞,我們既不可以離開舞容來欣賞此詩,但亦不必過于拘泥。
清代戴震指出:《維清》一詩“言此天下澄清,光昭于無窮者,文王之法典實開始禋祀昊天盛禮,以迄于今而有成。是周有天下之祥如此也。辭彌少而意旨極深遠”(轉引自陳子展《詩經直解》)。這首詩僅一章五句,是三百篇中最短的一篇,誠然是以少總多,意旨深遠。它既禮贊了文王的德政,又歌頌了文王的武功,“辭彌少而意旨極深遠”,正是這首詩的最大長處。有人嫌它太簡短了,因而疑有缺文。朱熹在《詩集傳》中就曾說:“此詩疑有闕文焉。”陳延杰在他的《詩序解》一書中則指出:“其辭簡而意則永,亦非有闕文焉。”這個意見是正確的,言簡意深,涵泳心會,可以說這首詩是頌詩中頗為精妙的短章。
上一篇:《維清》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緇衣》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