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魏晉南北朝部分· 盧武陽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一卷,北朝盧思道撰。思道(530~582)字子行,范陽(河北涿縣)人。出身著名士族,歷仕北齊、北周、隋。宦途上屢遭挫折,隋初官至散騎侍郎。
南北朝時,南北文風、詩風由于社會、自然條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區別。《北史·文苑傳序》言:“永明、天監(南朝年號)之際,太和、天保(北朝年號)之間,洛陽、江左文雅尤盛,彼此好尚,互有異同。江左宮商發越,貴于清綺;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氣質則理勝其詞,清綺則文過其意。”這種情況到了南北朝末年則有了改變,南北朝文學合流成為文壇發展趨勢。庾信、王褒代表了南人學北,盧思道、薛道衡則代表了北人學南。
盧詩除了保持風格豪邁、辭氣慷慨、注重實用等北方文學的特色外,也開始講究結構、鋪排、詞藻、音律。盧氏存詩二十五首,古詩十四首、樂府十一首,多為直抒胸臆之作。其七言代表作品《從軍行》寫征人久戍不歸和思婦遙念之情,諷刺獵取功名的將軍。《聽蟬鳴篇》借秋蟬清高以寄懷,譏刺長安權貴,揭露北周政治的混亂。這些篇章和初唐的《帝京篇》《長安古意》等名篇已十分接近。特別是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在構思寫法上借鑒了《聽蟬鳴篇》。這些詩對仗工整,詞藻華贍,音樂感很強。在五言詩中也開始有意識地講求對偶和聲律,如《春夕經行留侯墓》中有不少律句,如“少小期黃石,晚年游赤松”、“狙秦懷猛氣,師漢挺柔容”等。
盧氏有集三十卷,已散佚。現存本集為明人輯,有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為清刻本。盧在北周時曾為武陽太守,故名。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高適詩集編年箋注》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總集·文苑英華》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