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 敬業堂集》新詩鑒賞
詩別集,五十卷,《續集》六卷,清查慎行撰。慎行(1650~1728)原名嗣璉,字夏重,后更名慎行,字悔余,號他山,又號查田,晚筑初白庵以居,又號初白。康熙四十二年(1703)進士,授編修。晚年因受其弟嗣庭文字獄之累,入獄,后被赦放歸鄉里卒。
查氏早年從軍黔、滇,中年以后遍覽江西、河南勝跡,直到晚年還奔走于北京、浙江、福建、廣東之間,凡地方風物,人民生活,山川形勢,多形諸詩篇。如《初入黔境土人皆居懸崖峭壁間緣梯上下與猿猱無異睹之心惻而作是詩》:“巢居風俗故依然,石穴高當萬木顛。幾地流移還有伴,舊時井灶斷無煙。余生兵革逃難穩,絕塞田疇瘠可憐。好報長官蠲賦斂,獼猿家室久如懸。”可見當時居于深山少數民族生活的艱難。其他如《黔陽蹋燈詞》五首,《滇南從軍行》八首,《軍中行樂詞》十首,都與當時黔滇人民生活習俗和清兵鎮壓“三藩之亂”有關。
他有一些作品反映了廣大人民在戰爭中所遭受的苦難。如《麻陽運船行》寫西南用兵,人民轉運糧草的苦難:“麻陽縣西催轉粟,人少山空聞鬼哭。一家丁壯盡從軍,老稚扶幼出茅屋……脂膏已盡民輸租,皮骨僅存猶應役。君不見一軍坐食萬民勞,民氣難蘇士氣驕。虎符昨調思南戍,多少揚麾白日逃。”《班師行》寫清軍得勝還朝,揭露八旗軍與綠營軍之間的矛盾,對清兵隱含諷刺。《中山尼》以清初名詩人宋琬之女陷于亂軍為題材,深刻反映了當時給平民百姓帶來的苦難。
他還有一些以人民悲慘生活為題材的作品,如《養蠶行》寫養蠶人在動蕩不定的商品經濟中無所適從的困境,“去年收絲利倍三,村中家家貪養蠶”;而今年“蠶多桑少葉騰貴,千錢一筐賣未甘”。蠶繭收多了又受到商人盤剝,“貧家衣食天所慳,別許居奇巧營宦”,因此即使在戰亂中也刺激人們去經商。查氏對于農民疾苦有些認識,如其所言:“我從田間來,疾苦粗能言。”(《憫農詩》)因此他反映農民疾苦的作品言辭雖不激切,但形象卻頗生動,這和他的生活素養有關。
查氏古詩學白居易、蘇軾,長于白描,不尚麗藻、用典,但在細節的真實上可見其功力。其七律學陸游,婉轉暢達,頗工對偶,亦能發掘富于情趣的生活細節。趙翼在《甌北詩話》中舉其七律佳聯數百,可見傾倒之至。如“一縣葡萄秋釀酒,千家砧杵月臨邊”(《寄晉中諸友》);“沙磧涼生蕎麥雨,茅檐香過棗花風”(《伴城》);“一窗歸夢芭蕉雨,六月驚心《蟋蟀》詩”(《喜雨》);“好是萬株紅葉滿,已經霜后未經風”(《舒庫里口》);“貧思飽暖原奇福,老戀桑榆亦至情”(《將歸別弟潤木》)。查詩中有《罌粟花》一首是較早描寫鴉片在中國種植、流傳和用于醫藥的情況的詩作。
查集中又分若干小集,多隨筆之名,按年編纂,“其中有以二十四首為一集者,殘傷煩碎”(集名附于本文尾)。
此書初刊于康熙間,乾隆間續刻《續集》,近人張元濟輯《敬業學詩集補遺》。今人周劭據《四部叢刊》本加以標點,并附補遺及查氏外曾孫陳敬璋所撰《查他山先生年譜》。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
附《敬業堂集》各卷集名:
1.慎旃集(1~3卷)
2.遄歸集
3.西江集(4卷)
4.踰淮集(5卷)
5.假館集(6~7卷)
6.人海集(8卷)
7.春帆集
8.獨吟集(10卷)
9.竿木集
10.題壁集(11卷)
11.橘社集(12卷)
12.勸酬集(13卷)
13.盆城集(14卷)
14.云霧館集(15卷)
15.客船集
16.并轡集(16卷)
17.冗寄集(17卷)
18.白蘋集
19.秋鳴集(18卷)
20.敝裘集
21.酒人集(19卷)
22.游梁集(20卷)
23.皖上集(21卷)
24.中江集(22卷)
25.得樹樓集
26.近游集(23卷)
27.賓云集(24卷)
28.炎天冰雪集
29.垂橐集(25卷)
30.杖家集(26卷)
31.過夏集(27卷)
32.偷存集
33.繙經集(28卷)
34.赴召集(29卷)
35.隨輦集(30卷)
36.直廬集(31卷)
37.考牧集(32卷)
38.甘雨集(33卷)
39.西阡集
40.迎鑾集(34卷)
41.還朝集(35卷)
42.道院集(36卷)
43.槐簃集(37~38卷)
44.棗車集(39卷)
45.長告集(40卷)
46.待放集(41卷)
47.計日集(42卷)
48.齒會集(43卷)
49.步陳集(44卷)
50.吾過集(45卷)
51.夏課集
52.望歲集(46卷)
53.粵游集(47~48卷)
54.余波詞(49~50卷)
續集:
1.漫與集(1~2卷)
2.余生集(3~4卷)
3.詣獄集(5卷)
4.生還集
5.住劫集(6卷)
查集分目雖然瑣碎,但從集名即可見其生平之大概。
上一篇:《詩詞曲論·詞論·詞林正韻》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清名家詞》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