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公榮
【出典】《世說新語·簡傲》:“王戎弱冠詣阮籍,時劉公榮在座。阮謂王曰:‘偶有二斗美酒,當與君共飲。彼公榮者,無預焉。’二人交觴酬酢,公榮遂不得一杯。而言語談戲,三人無異。或有問之者,阮答曰:‘勝公榮者,不得不與飲酒;不如公榮者,不可不與飲酒;唯公榮,可不與飲酒。’”又,《世說新語·任誕》:“劉公榮與人飲酒,雜穢非類,人或譏之。答曰:‘勝公榮者,不可不與飲;不如公榮者,亦不可不與飲;是公榮輩者,又不可不與飲。’故終日共飲而醉。”南朝梁·劉孝標注:“《劉氏譜》曰:‘昶字公榮,沛國人。’《晉陽秋》曰:‘昶為人通達,仕至兗州刺史。’”
【釋義】劉昶字公榮,曾任兗州刺史,與三國魏名士阮籍為友。他為人通達而嗜酒,樂于與人共飲,也能看人飲酒,不獲一杯而不介意。后世常用作詠酒友的典故。
【例句】①料峭東風翠幕驚。云何不飲對公榮。(蘇軾《浣溪沙》[料峭東風翠幕驚]315)這里將不飲酒的長老法惠,比作看人飲酒而不介意的劉公榮,表示喜逢適意的酒友。②此會不如公榮者,莫呼來、政爾妨人樂。(辛棄疾《賀新郎·韓仲止判院山中見訪,席上用前韻》1930)這里以不如公榮者喻指不堪與之共飲的俗士。③山鳥山花皆上客,又何須、勝似公榮者。(劉克莊《賀新郎》[拂袖歸來也]2633)這里以勝似公榮者喻指適于共飲的佳賓。作者獨飲悶酒,自謂不需酒友相伴。
上一篇:典故《公瑾》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岡頭出沒看烏帽》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