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女豪》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思綺齋藕隱著。十六回。光緒三十三年 (1907) 六月初版,上海集成圖書公司發行。卷首有作者寫于丙午(光緒三十二年,1906)立秋日的《中國新女豪弁言》。
書敘黃帝紀元4650年九月重陽,京津一帶高等學堂三萬多學生于京城大校場召開運動會。有男女各一名獲最優獎賞。男名任自立; 女名黃人瑞,小字英娘。任、黃二人相互傾慕,結為異姓同胞,于男女平等的議論中所見尤為契合。臨分別時,任自立勉勵英娘: 在二十世紀中做一個轟轟烈烈的女丈夫。
是年十月欽派英娘出洋留學,入早稻田高等女子學堂。任自立亦被學部送至德國陸軍大學深造。清明節時,中國女留學生在東京聚集一千多人,成立恢復女權會,投票選舉華其興為會長,辛紀元為副會長,英娘為顧問。會后決定把和平和強硬兩種爭取女權的辦法,函知全國女學界,請大家選擇施行。此時,中國駐日公使李伯琢察知風聲,立即決定鎮壓。英娘等聞訊后,爭相承擔責任。最后辛紀元力勸華其興回國,由她出面周旋李欽差。因英娘為欽派留學生,李不便得罪,單把辛紀元先行起解,交地方永遠監禁。辛不堪解差凌辱,跳海而死。一時中國女留學生界大為哄動。英娘力勸眾人屏息以待,卻被誤為臨事畏禍,有始無終。
華其興潛歸漢口后,知辛噩耗,一心要求復仇。后得到愛國會幫助,返歸東京,用計毒死李伯琢,自己亦殞命。眾人遂為辛、華開追悼會,英娘在會上力陳女權會目前需從振興女學及女子自治入手,令眾人改換方針,免蹈覆轍。大家贊成,誤會乃消。
恢復女權會改為婦女自治會,英娘被推為會長。根據建議,英娘起草了呈遞學部于全國增設女學堂的稟稿。此時婦女爭自由風潮尤熾,眾議員都說應按黃人瑞所奏,興辦女學。是年九月初十皇上大婚,宴會中各國欽使夫人、小姐盛贊中國女豪杰黃人瑞,皇上大悅,又批準英娘發起的在武漢創辦女工傳習所的建議。頓時各省婦女辦學、辦工接踵而起,舉國若狂。不久皇上又命英娘出洋考察,英娘游歷美、英、法、德、波斯等國,除收集女工材料外,亦調查各國對待婦女的法律和婦女權利的范圍,以為中國婦女將來之用。在德國,英娘與任自立久別重逢,親熱異常。適逢俄國婦女發動暴動爭取選舉權,中國駐俄公使揚國威撤到柏林,英娘乘機激他上書,奏請皇上許中國男女平權。
英娘奉命出使后,漢陽警察署偵探在漢口女子傳習所總理林大節處搜出華其興照片及往來信件,立即電奏朝廷。于是英娘一抵上海,即被解往湖北,國內外聞之嘩然?;屎筇嬗⒛镛q解,稱她為海內第一個女豪杰。恰好波斯國使臣出訪中國,國書中力贊黃人瑞,皇上深受感動。其時揚國威亦電告俄皇已許全國婦女享有選舉權?;噬纤炝钭h院討論,議員三分之二以上贊同開放女權,皇帝于是諭旨釋放英娘、林大節,并允許婦女有自由結婚之權。
英娘獲釋后,被皇上嘉獎,著監督京城女工藝學堂,又獲準與任自立結婚。任此時也已學成歸國,補授陸軍第二鎮參領。不久,皇帝頒令: 除政治、軍役兩端不許婦女干預外,皆與男子立于同等地位。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隨著內憂外患的加重,無數仁人志士敏感地察覺到這個古老的帝國大廈將要崩潰的消息,轉而向西方尋求真理,探索富國強種的道路。他們以歐美各國為參照系,抨擊時弊,提出革新圖強的方略,企求使中國與世界近代化的歷史進程同步。婦女問題,在當時亦被作為中國落后的一大痼疾提了出來。作為批判的武器、戰斗的吶喊,近代著名的婦女小說《中國新女豪》就是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中醞釀產生的。它以史傳般的筆觸,藝術地再現了本世紀初葉風起云涌的中國婦女運動,塑造了一代新女性的形象,從而在中國文學史上書寫了獨具異彩的一頁。
《中國新女豪》的藝術視野是開闊的。作者在一種世界性的整體思維中,揭示了中國婦女苦難的命運,以及她們的覺醒和抗爭。幾千年來,中國婦女一直茍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到了晚清,她們的生活更加悲慘了。湖北漢陽府的女學生賈文波才貌超群,竟因此招來災禍。富商之子尤伯良不學無術,貪婪好色,屢次到賈家求婚不成,惱羞成怒,賄通地方官,誣告賈文波為罪犯,迫使賈外逃,其父母亦被拘禁。真正的罪犯尤伯良到處揚言:“這事非得賈文波自行投到我家,任我取樂,不能輕易消案。”官府和惡棍沆瀣一氣,法律失去莊嚴的效力,壞人猖獗到了極點。這便是晚清社會黑暗的一幕。小說還多處寫到婦女婚煙不能自主; 出嫁后受公婆和丈夫虐待; 有的甚至被賣為婢女和娼妓,過著非人的生活……種種禁虐,為世界所罕見。
然而,歷史畢竟已經進化到了近代,民主主義作為一股強大的社會思潮,不能不沖擊著古老的中央帝國。許多中外有識之士都痛切感到: 中國男女地位不平等,妨礙了國家的富強。美國使臣博克一針見血地指出: 中國重男輕女,使中國不能夠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當清政府駐日公使請求日本文部大臣兒玉協同鎮壓女權會時,兒玉斷然拒絕,反而說:“女留學生設立的會,乃是于貴國的前途大有利益的?!庇鴼J使夫人會見了皇后時亦感嘆:“中國歧視婦女的積習,使中國陷為半文明國。”國內也不乏這樣的識見之人,中國駐俄公使揚國威就是一例。正是伴隨著這種世界性的 “天賦人權”的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國內要求男女平權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廣大婦女開始覺醒了,以她們所受的壓迫之深,引發了更為強烈的變革愿望。小說寫道: 在新思潮影響下,湖南衡州某村婦女,竟仿照美國卡古埠婦女的辦法,成立“制夫會”,其章程完全仿照卡古埠的舊制,可見中國婦女是多么急于擺脫身上的枷鎖! 在某些地區甚至激發為暴動。安微績溪縣務農的婦女,因為警兵誤拘寡婦一案,糾眾數萬,擁入縣城,放火燒毀警察署和地方裁判院,殺了警察長以下三十余人。這確乎是一個罕見的實例。中國婦女向以柔順著稱,她們以暴力求解放的壯舉,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婦女問題的嚴重性。
黃英娘正是在奔騰激越的歷史洪流中涌現出的一位時代的弄潮兒。她從閨中少女成長為干練潑辣的婦女運動領袖,這一艱難的歷程本身,就使黃英娘的形象具有了嶄新的意義。
英娘出身于一個高級官僚家庭,他的父親在她十四歲完成普通教育后,就要把她留在家中,“教她些婦道,日后好替她選個東床快婿,依靠終身”,但天資聰穎、志氣高超的英娘不愿再走世代婦女所走的生活老路,卻以頑強的自立意識開始了她的人生抉擇。不久她考上了設備最為完善的輔圣女子學堂,在那里刻苦學習文化知識,參加各種體育競技,不到一年成為班上出類拔萃的人物。因此,黃英娘這個人物一出場,就表明了她對“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價值觀的蔑視。
在北京開運動會期間,英娘愛上了才華出眾、膂力絕倫的任自立。但他們之間純潔真摯的愛情,又遭到英娘的父親——性情拘古的黃選萬的斷然反對。黃選萬表面上以憲法不允許男女自由結婚為由,實際是維護自己在家庭中的專制地位。經過求學、戀愛兩次風波,英娘意識到: 婦女權利的喪失,不是關系到一個人而是關系到整個婦女世界的大事。她決心暫時拋卻個人的婚煙糾葛,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婦女解運動中去,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這里英娘的思想經歷了一次飛躍,斗爭的意志更加堅定不移,從而奠定了她作為一位婦女運動領導人所必備的政治素質。
來到日本后,英娘親眼目睹日本女子的自由之樂,又被日本女教習嘲笑中國的話所刺激,更加激發起改變中國婦女命運的斗爭熱情。這時她所接觸的人物,大多是具有高度的文化修養和民主意識的女留學生。她們雖有一定的不滿情緒,但還沒有自覺地把這些不滿情緒凝聚為一股斗爭的力量。英娘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啟發她們團結起來,并通過她們去影響他人,壯大聲勢。東京上野公園附近大餐館的聚會,就是這種努力的結果。于是再經參加這次會議的人回去一宣傳,甚至連橫濱、大坂等地的中國女學生也踴躍起來。經過充分的醞釀,“恢復女權會”在東京成立,東京遂成為中國女權運動的一個中心。由于華其興,辛紀元二人直接籌辦會議,英娘較少露面,因而辛、華當選為正副會長,英娘擔任顧問,但她無心計較這些。恢復女權會成立后,即著手開展工作,決定以和平和強硬兩種辦法,函知全國女學界,請大家選擇,然后施行。不久女權會通過的致內地學生的信稿中措辭十分激烈。英娘敏銳地注意到,在運動的初期,即采取強硬的手段,很可能導致流血的慘劇。但英娘的意見沒有得到眾人的重視。果然,女權會的種種過激行為引起駐日公使李伯琢的警覺,作為封建勢力的鷹犬,他本能地決心把這股要求女權的民主力量扼殺在搖籃之中。辛紀元遇難后,眾人又要盲動。英娘力勸眾人屏息以待,又被認為畏禍,都不屑與她交往。英娘默默忍受著被誤解的痛苦。不久華其興以暗殺手段除掉了李伯琢,自己亦殞命。國內外反動勢力猖狂反撲,中國婦女的處境更加惡劣了。有鑒于此,英娘乘蓋群英等人替辛、華開追掉會之機,果敢地站出來,闡明恢復女權必須從振興女學及女子自治入手,免蹈辛華二人的覆轍。英娘在這里抓住了中國婦女受壓迫的根本原因,指明了當前婦女運動的努力方向。長期以來,廣大中國婦女被剝奪了從事社會勞動的機會,靠男人供養,因而不得不在其它方面仰承男人鼻息,唯男子是從; 另一方面,統治者長期推行的 “三綱五常”等封建說教,束縛了婦女的心靈,使她們心甘情愿地接受男人的主宰地位。在當時環境下,英娘提出這一方針,還具有高度的策略性。從基本的工作入手,可以暫時藏起鋒芒,避免與男權社會的直接對抗,可以在一種溫和的改革中逐步達到最后的目的。到這時,英娘受到任自立的啟示,又在斗爭中逐步積累經驗,已經成長為一名兼備革命性和靈活性的成熟的婦女運動領袖,因此,她的意見很快為大家接受,誤會也頓然而釋。
英娘擔任會長后,把“恢復女權會”改為“婦女自治會”,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她提出的婦女自治十二原則,諸如 “宜有謀生糊口之術自養”、“誓不為娼妓”、“誓不溺女”、“不收受男子聘錢”等等,今天看來,仍具現實意義。此外,她還有效地在上層人物中進行活動。她通過文尚書上奏的聯名折子,得到議會和皇帝的批準,由此海內女學大興,而“女學堂愈多,那希冀收復女權的思想亦愈甚”,達到了思想啟蒙的目的。她借皇帝大婚吉期上表祝賀,同時提出創辦一個女工傳習所,也得到支持。于是國內乃至南洋各埠婦女興辦實業,如潮如涌。經過不懈的努力,到這時英娘提出的初步設想已經實現。她不禁滿懷信心地展望: “中國恢復女權之期,當不遠了。”
這時皇帝又派英娘出洋考察女工,她聽從文景蘇的勸告,同時調查各國對待婦女的法律,以為中國婦女將來之用。英娘所到之處,皆受到熱烈歡迎,這一方面與任自立的預先招呼有關,另一方面也證明英娘所從事的婦女解放運動已在國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與任自立交談時,她曾設想讓婦女采取強硬手段,爭取平權,這說明英娘并不排除暴力措施,只是比較注意階段性而已。英娘回國后,由于林大節事發,也被牽連逮捕。但這時婦女爭自由的風潮已不可抗拒。隨著俄國婦女獲得選舉權,中國皇帝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亦不得不釋放英娘,同時允許婦女有自由結婚和與男子平等的權力。至此,英娘所奮斗的目標得到了最后的實現,她個人也在斗爭中發展了愛情,獲得了美滿的歸宿。
《中國新女豪》通過黃英娘這個人物形象向人們昭示了一條婦女解放的道路: 在正確的策略指導下,經過斗爭,逐步獲得婦女的權利。但是,作者對皇帝抱有幻想,這可能與當時的光緒支持維新、迎合歷史潮流有關。另外,作者從進化論而不是從階級論出發,因而不可能找到婦女受壓迫的深刻的階級根源,即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指出的私有制的存在,也就不可能在社會的總解放中爭取婦女自身的解放。
黃英娘這個“新女豪”的豐滿形象,是通過高超的藝術技巧刻鑄而成的。首先,作者在人物身上傾注了強烈的情感,表達自己振興女權、革除陋俗的熱望,因而人物不可避免地罩上了理想的光環。英娘所活動的環境被相對地凈化了。作為故事起點的黃帝紀元4650年,根據推算,約在公元1955年; 黃英娘游歷歐洲,穿越英吉利海峽的海底隧道,也是本世紀九十年代才能實現的事; 至于所謂的君主立憲制——圣明的皇帝、喧囂的議會,在中國近代史上則從未有過。作者把人物置于這樣一個自我設定的 “理想國” 內,使現在與未來交錯,實在與虛構混雜,意旨十分明確: “特寬以歲月,望諸立憲后之有志振興女權者”( 《中國新女豪弁言》),黃英娘的形象也有求全之處。政治上她非凡的洞察力、卓越的領導藝術、雄辯的口才,個人生活上她始終得到任自立的傾心愛慕和大力支持,這些都不難看出作者的苦心經營。
其次,在具體的描寫中,作者擅長以環境和次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以心理剖析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請看英娘東渡日本時的一段描寫: “那嫗 (女仆)是沒有出過家門的,一見船開出黃海,嚇得踡伏艙內,縮做一團。英娘雖年紀幼小,然看見那海波澎湃,一望無邊,大有愿乘長風破萬里浪之意?!袝r看見洋面上的海燕,隨著船尾飛來飛去,自思這海燕尚有自由之意,豈儼然人類反不如這海燕?”書中這樣的細膩刻畫不在少數。
《中國新女豪》的結構嚴整細密。舉凡前面提及的線索,在后來的情節發展中皆得到較好的照應。如黃英娘與任自立的戀愛,一直遭到其父的反對,待英娘從國外考察回來,黃父已把她許給一個鄉紳之子。這一描敘符合人物拘古執禮的個性。又如秘密會成員甄同化在激勵華其興慷慨赴難時說:“你此去為吾國二百兆婦女建不世之勛,他年必有銅像長留宇宙,”小說結尾果然寫甄善群、甄同化兄妹集資在襄河邊為辛紀元、華其興建立銅像。這里不僅是照應,還帶有緬懷先烈的意味,深化了作品的主題。再如任自立、黃英娘第一次在陶然亭約會,最后其婚禮又在陶然亭舉行,充滿了樂觀的情調。所有這些針腳細密的描寫,說明作者在成篇之前已有一番深思熟慮的構思,落筆才能從容不迫,錯落有致。這在不太注重情節的連貫性、結構的統一性的晚清小說中十分難得。
總之,《中國新女豪》是一部思想藝術上皆有獨特之處的晚清小說佳構,值得我們細讀品嘗。
上一篇:《兩晉演義》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九命奇冤》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