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否極泰通
【出典】 《周易·雜卦》:“否、泰,反其類也。”東漢·趙曄《吳越春秋》卷七《勾踐入臣外傳》:“演易作卦,天道祐之。時過于期,否終則泰。”唐·白居易《遣懷》詩:“樂往必悲生,泰來由否極。”(見《全唐詩》卷四三四)
【釋義】 “否”、“泰”本為卦名。天地交(相互作用)謂之“泰”,“泰”則亨通;天地不交謂之“否”,“否”則失利。否極泰通意謂情況壞到極點就會變好。
【例句】 ①既滅災風,否極還須有泰通。(沈瀛《減字木蘭花·成敗》1658)這里用以表明對成敗的認識以切題。②否極而亨,剝余而復,長至迎初度。(方岳《酹江月·戊戌壽老父》2842)這里用“否極而亨”切合老父生日冬至(古人認為冬至日為陰氣極盛之后轉為陽氣初復),并借以祝愿老父時來運轉。
上一篇:典故《分鹿》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奉書朱穆》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