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三太息
【出典】 《漢書》卷四八《賈誼傳》:“是時,匈奴強,侵邊。天下初定,制度疏闊。……誼數上疏陳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進計者猶曰‘毋為’,可為長太息者此也。……若夫經制不定,是猶度江河亡維楫,中流而遇風波,船必覆矣。可為長太息者此也。……此厲廉恥行禮誼之所致也,主上何喪焉!此之不為,而顧彼之久行,故曰可為長太息者此也。”唐·顏師古注:“誼上疏言可為長太息者六,今此至三而止,蓋史家直取其要切者耳。故下傳云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傳。”
【釋義】 漢文帝朝,匈奴侵邊,諸侯王僭儗,梁懷王太傅賈誼上疏陳政事,指出“可為長太息者六”,在《漢書》中錄其中之三。后世常用此典表現忠臣痛憂國患的情懷。
【例句】 三太息,眥空裂。(劉學箕《賀新郎·近聞北虜衰亂,諸公未有勸上修飭內治以待外攘者。……》2434)這里用賈誼事,借以抒寫痛心憂國的忠貞之情。
上一篇:典故《三天》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三家村》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