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太平無象
典源出處 《舊唐書 · 牛僧孺?zhèn)鳌罚骸皶r(shí)中尉王守澄用事,多納纖人,竊議時(shí)政,禁中事密,莫知其說。一日,延英對宰相,文宗曰:‘天下何由太平,卿等有意于此乎?’僧孺奏曰:‘臣等待罪輔弼,無能康濟(jì),然臣思太平亦無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 上無淫虐, 下無怨讟(du); 私室無強(qiáng)家,公議無壅滯。雖未及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釋義用法 唐文宗時(shí),有一些小人竊議朝政,于是唐文宗在延英殿召見宰相,問如何才能使天下太平。牛僧儒回答說,太平盛世并無一定的標(biāo)準(zhǔn),而今沒有內(nèi)憂外患,政通人和,雖未到極盛時(shí)期,也可稱之為小康了。后用此典指統(tǒng)治者粉飾太平。
用典形式
【無象太平】 宋·蘇軾:“無象太平還有象,孤煙起處是人家。”
【太平無象】 宋·陸游:“太平無象今有象,窮虜何地生煙塵。”明 ·唐寅:“食祿有方生樂土,太平無象是豐年。”
【太平氣象】 宋·陸游:“太平氣象君知否,盡在豐年笑語中。”
【太平有象】 宋·陸游:“太平有象人人醉,造物無私處處春。”
上一篇:詩詞典故《太常長齋》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太廟犧牛》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