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染指嘗鼎
典源出處 《左傳·宣公四年》:“楚人獻黿于鄭靈公。公子宋(字子公) 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及入,宰夫將解黿,相視而笑。公問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嘗之而出。”
釋義用法 楚人獻給鄭靈公甲魚,公子宋食指搖動,認為自己定能嘗到美味。鄭靈公知道了,請臣子們吃甲魚時,故意不給公子宋吃。公子宋一怒之下,把手指伸入盛甲魚的鼎里,蘸湯嘗嘗滋味就走了。后用此典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或用“食指動”等指受請赴宴,品嘗佳肴。
用典形式
【動指】 明·徐渭:“賓筵三動指,早晚到駝峰。”清·黃遵憲:“動指思異味,諒子固不屑。”
【指染】 宋·蘇軾:“攜來雖遠鬣尚動,烹不待熟指先染。”宋·陸游:“管窺那見豹,指染僅嘗黿。”
【嘗黿】 宋·陸游:“凜凜咥人愁履虎,區區染指畏嘗黿。”
【染指】 明·高啟:“功名如美味,染指已云足。”清·王夫之:“染指易為嗔,老拳競相飽。”清·黃景仁:“朝將染指誰氏鼎,暮擬獵酒何人門?”
【占食指】 宋·陸游:“黿鼎若為占食指,曲車未用墮饞涎。”
【食指動】 宋·黃庭堅:“春盤食指動,筍茁入市賣。”宋 ·陸游:“野餉雖無食指動,村醅也解醉顏酡。’清 ·王士禛:“今朝忽訝食指動,四鰓登饌加蒲菹。”
【食指搖】 宋·陸游:“食指忽搖方竊喜,小兒來請賽鄱官。”
【食指腥】 清·吳元龍:“一片才沾食指腥,百鍰早破中人產。”
【搖食指】 宋·范成大:“楊花欲動荻芽肥,污手死心搖食指。”
【指動先知】 宋·范成大:“盤餐登異味,指動已先知。”
【染指嘗黿】 宋·蘇軾:“丹青偶為戲,染指初嘗黿。”宋·陸游:“從來薄世味,染指肯嘗黿?”
【染指嘗鼎】 宋·范成大:“短章雖寂寞,染指已嘗鼎。”
【食指無占處】 宋·范成大:“五年食指無占處,何意相逢萬壑東。”
【黿鼎子公怒】 宋·范成大:“黿鼎子公怒,羊羹華元脅。”
上一篇:詩詞典故《杞妻哭城》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求田問舍》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