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切題《一氣相生》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jù)】
錢起罷官歸,感交游冷落而作此詩。題有“故山”二字,故首句以“谷口”起:題有“暮春”二字,故以“春殘”承。“黃鳥稀”,言為時已晚,黃鳥亦少,總承上四字。二句,言辛夷花已開盡,杏花亦飛落,承首句點染暮春,且起三句。三句,第一字著“始”字,謂花事已了,此時方愛窗下之幽竹。四句,言幽竹不比辛夷與杏花,清明常不改,若待我之歸者,點明“歸”字結(jié)。言幽竹與春盛時花鳥異,前后均有托也。四句一氣相生,題中無一字漏卻,而又極灑脫之致,無刻畫之痕。(朱寶瑩《詩式》卷三)
【詩例】
暮春歸故山草堂
錢起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明待我歸。
【解析】
這首詩作于錢起罷官歸故山草堂后。作者緊扣題旨,滿心而發(fā),詩中一氣舒卷地抒發(fā)了自己脫離官場、回歸山居后的愉悅,表達了摒塵俗追求人格獨立的生活情趣。
首句以“谷口”領(lǐng)起,扣題中“故山”二字,點出草堂所在,并以“春殘”承“谷口”,與詩題中“暮春”二字照應。以下緊扣題中“歸”字,依次描寫回歸山居后的所聞所見所感。詩人此番歸來,正值暮春三月,春意闌珊,所以傳入耳畔的黃鶯叫聲稀稀落落,只有三聲兩聲。山中的辛夷花也已開盡,連比辛夷花開得晚的杏花,也被山風吹得花瓣紛飛。兩句中“稀”、“盡”、“飛”三字一氣而下,總承“山谷春殘”,把暮春的衰殘氣氛渲染得十分濃郁。
本來,花飛花落,春去匆匆,極易勾起人們的傷感意緒,然而詩人卻于滿目衰殘之中,欣喜地發(fā)現(xiàn)窗前幽竹青勁喜人。它在花事闌珊的暮春,仍然不改青翠不凋、清勁端直的品性。青翠蔥蘢的竹叢映現(xiàn)于草堂窗外,搖曳多姿,似乎在歡迎久別歸來的主人,而草堂主人屢經(jīng)宦海沉浮,一旦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以安閑恬然的心境觀賞窗外幽竹,這蔥蘢的竹叢不就像人生角斗場外的一塊清新的綠地嗎?于是詩人脫口吟道:“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明待我歸?!薄笆紤z”意謂始愛,二字把詩人與幽竹在感情上的契合與精神上的相通和盤托出。詩人深愛幽竹,豈止是春花凋殘而幽竹常青,更在于他從幽竹的自然品性中,體悟到獨立不遷、潔身自好的人格理想。詩人所贊美的幽竹“不改清明”的品性,從來就為古代文人所傾慕,所謂“風霜凌厲以觀其操,崔石犖確以觀其節(jié)。得志遂茂而不驕,不得志瘁瘦而不辱。群居不倚,獨立不懼” (蘇軾《墨君堂記》)。由于有“辛夷花盡杏花飛”的襯托,幽竹的上述品性更為鮮明。全詩以窗外幽竹“不改清明待我歸”作收,結(jié)得余韻無窮。結(jié)句既照應了詩題中的“歸”字,又含有鄙夷世利,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豐富意蘊?!段木趁馗摗氛撛姼杞Y(jié)句云: “含思落句勢,每至落句,常須含思?!彼^“含思落句”,是說結(jié)句要做到語盡而思無窮,這首詩的結(jié)句正是以移情于物,意兼比興,含思悠遠見長。
人們常說,一首好詩應該氣脈貫通,一意貫穿,最忌散金碎玉,沒有中心題旨統(tǒng)帥全篇。清人王夫之說得好:“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姜齋詩話》)錢起的這首七絕在時空上緊扣“暮春”與“故山草堂”,由鳥及花,由花及竹,由聽覺到視覺,由客觀景物到主觀感受,層層遞進,“一氣相生”,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朱寶瑩《詩式》稱贊此詩“極灑脫之致,無刻畫之痕”,這當歸功于詩人以“歸”字為一篇統(tǒng)攝,不駐足于單純地繪摹花鳥,而是力求創(chuàng)造一種物我相親的意境,表達一種遠塵世而親自然的人生意趣。由此可見,立意在先,緊扣題旨,寫來自能意脈貫通,一氣相生,這正如明人譚友夏所形容的:“夫作詩者一情獨往,萬象俱開,口忽然吟,手忽然書,即手口原聽我胸中之所流也。”(《汪子戊己詩序》)
上一篇:唐詩藝術(shù)技巧·立意切題《扣題》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shù)技巧·立意切題《尊題》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