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切題《間錯成文》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此詩參差多寡句數不齊,但首尾中腰各用二句,前后或三或四,間錯成文,極變化而仍有條理。(劉文蔚《唐詩合選詳解》卷二)
【詩例】
飲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
銜杯樂圣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
揮毫落紙如云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解析】
杜甫這首《飲中八仙歌》確實別具一格,它不僅惟妙惟肖地勾畫了八位酒仙逼真的 “肖像”,再現了他們各自栩栩如生的 “醉態”,而且尤為“出格”的是,全詩打破了呆板的劃一格式,對八位酒仙不予平均“使力”,頗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按理,寫八個酒仙,如每人2句,共有16句,如每人3句,則共24句;而杜甫此詩不然,偏偏是22句,其中有一人2句者,有一人3句者,也有一人4句者,合而構成全詩錯落參差的結構,形成“間錯成文的特色。
間錯成文,從藝術上來說,不光需要詩章結構的間錯變化,打破千篇一律的格局,還要求在變化中仍能有條有理,錯而有致,造成一種“極變化而仍有條理”的美感,這就不那么容易了。倘間錯而無章可循,參差而顯雜亂,就難以形成詩章的旋律美。
此首“八仙歌”的間錯安排,很具特點: 賀知章、焦遂,分居首尾,各為2句; 蘇晉居中腰,亦為2句; 蘇晉前的李琎 (汝陽王)、李適之(左丞相)、崔宗之各為3句,蘇晉后的李白為4句,張旭為3句。從總體上看,全詩八個人物的順序安排是——二、三、三、三、二、四、三、二,它們首尾呼應,前后相當,錯落有致,比例協調,充分顯示了詩人的藝術匠心與功力。
詩篇中給李白的分量最多,這是因為李白是八仙中的中心人物,也是杜甫的知交,他本人也確實無愧于“酒仙”之號:“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襄陽歌》),他的詩才與嗜酒有著不解之緣。杜甫對李白的4句刻畫,既勾勒了“酒仙”之態,更塑造了這位浪漫大詩人桀驁不馴、豪放縱逸的性格——一個蔑視封建帝王、不畏權勢的高大形象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對其他七位“酒仙”,杜甫也不平均用墨,而是讓他們各顯其態,使全詩情調幽默詼諧,旋律輕松明快,結構參差間錯,故而王嗣奭說: “此創格,前無所因。” ( 《杜臆》)
間錯成文的藝術手法,造成了詩歌的間錯美、參差美,為詩歌的結構形式多樣化提供了渠道與方式。與杜甫為知交的李白,也寫過一些體現間錯成文特點的作品,如他的一些歌行體詩、古風詩《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夢游天姥吟留別》、《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等,運用了間錯成文的手法,詩中不是簡單劃一地運用一律的句式,而是有錯落、有參差,結構句式為詩章內容服務,形成了跌宕有致、錯落變化的格局形式,給人以新鮮感。只是比較起來,杜詩的間錯,詩句字數一致而句子多寡隨內容不同變化,李白的間錯,有時詩句字數也有不一,更顯出不拘一格的多變風格。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出入變化》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錯綜照應》原文|注釋|賞析